史進、李雲飛在潼關得到探報,說婁室已經率領三萬人馬奔赴鄧州去截殺範致虛,留守潼關外的兵力已經不足兩萬,便想借此良機打個金兵措手不及,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史進特命時遷親自深入敵營去打探虛實。
時遷領命之後,動作迅速地換上了一襲黑色夜行衣,腰間緊緊纏繞著用於攀爬的軟繩飛爪,將短刀藏匿於身上,然後如疾風般火速趕往目的地。
時間來到正午時分,時遷首先登上高處遠眺,只見金兵大營自上而下綿延排列,其北側的偏營則臨近黃河,依傍山水而建。兩營之間相隔大約三四里。令人感到詫異的是,整個大營除了有士兵在巡邏外,並無其他異常舉動,甚至連中午時分應有的炊煙都未升起。時遷心生疑慮,懷疑這可能是一座空營,於是決定等待夜幕降臨後再次觀察。
當夜色完全降臨時,時遷終於看到營內有燈火閃爍,但中軍卻是燈火通明。他抓住巡邏士兵經過的時機,悄然尾隨其後,成功潛入營內。驚奇地發現裡面堆放很多柴草,卻沒有士兵駐紮。他小心翼翼地在營內轉了一圈,最終確定這裡的確是一座空營。看到這麼多可燃物,也擔心布有機關,更不敢亂走了。他趕緊離開空營,憑他的直覺,偏營裡屯不下這麼多人馬,大軍一定在南邊的閿鄉縣城裡。
縣城離大營約莫十里地,時遷決定前往打探虛實。此時城門早已關閉,城牆上有金兵巡哨。這座小縣城規模不大,城牆並不算高,城壕也不夠寬闊,對於時遷來說,這些都不足以構成阻礙。他小心翼翼地繞到城西南角,發現這裡相對較為隱蔽,於是解下腰間的軟繩飛爪,用力向城頭丟擲。只見飛爪穩穩地掛在城垛上,時遷用力拉扯了幾下,確認其足夠牢固之後,便迅速攀繩而上,悄無聲息地進入城中。
由於金兵的進駐,城內的官吏們要麼逃跑,要麼選擇投降。普通百姓們更是不敢輕易出門,生怕遭遇不測。往日那些熱鬧的商販攤主們,此刻也不敢像往常一樣出來做夜市生意。他們早早地閉門歇業,躲在家中休息。因此,整個街道上空蕩蕩的,冷冷清清,再加上寒風凜冽,刺骨的寒冷讓人更不願外出受凍。
此時此刻,整個縣城之中唯有縣衙附近才有一隊金兵正在巡邏。想必這金兵的總部便是設立在此處無疑了。恰好在這個時候,那隊巡邏的金兵正在進行換崗交接工作。時遷便趁著這個機會,小心翼翼地跟隨著剛被換下來的金兵士兵,一路來到了尉司衙門門前。原來,大量金兵部隊就是駐紮在這裡啊!只見衙門內已經擠滿了金兵,甚至連外面都密密麻麻地搭建起了許多營帳,這些營帳一直延伸到遠處的操練場上。而在操練場的北角,則堆積著好幾大垛草料。
摸清情況後,時遷準備出城回去,想想沒勁,又返回草料堆點起火來,乾草料一點就著,又有風助火勢,很快就蔓延,騰起一股濃煙,火焰沖天,紅了半個城。趁著混亂,時遷早逃之夭夭。半路上卻見金兵北側偏營裡,一隊人馬飛一般衝了過來,看這隊伍規模,大約五千人左右,八成是看到閿鄉縣城起火,才發兵來救援的。
回到潼關,時遷把這些情況詳細地做了彙報,李雲飛和史進得知情況後,大喜過望,決定將計就計,集中優勢兵力,打一場殲滅戰。
史進立即把義勇軍全部兵力開進潼關,又與朱武、孫立、楊志、李雲飛等人仔細敲定作戰方案。楊志帶傷留守潼關。第一撥由李雲飛率領本部五千人,殺到大營放火燒營後轉向北迎戰北面偏營出擊的金兵。第二路由孫立、欒廷玉、宋大鵬、潘振江率領八千人截殺閿鄉縣出擊的金兵。第三路由焦挺、牟喜領一千人,搭乘渡船,順黃河而下,候北營金兵出兵後,登陸上岸,殺向敵營。第四路由周百里、時遷率領二千人繞到閿鄉縣城南,候金兵出城後立即攻城。第五路史進朱武統領餘眾隨後接應。分派定當,等到天黑,各路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