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這就是我設想的‘行動式術法打字機’。
由機身、機架、字盤、拖板(以下略)……組成。”
隨著他對“構想”的行動式術法打字機的部件介紹,在座的每一個人的表情都格外的慎重。
等到穆仲夏介紹完他“構想”中的打字機的主要部件以及原理支撐後,他放下教棍。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印字機,要麼,是伊甸文字版;要麼是威尼版;要麼是暹辰版。
我設想的這款便捷式術法印表機,要把這三種語言文字都囊括其中,使用時可以做到三國文字的自由切換……”
穆仲夏這麼說不是天馬行空的設想,而是具有實際完成操作性。
他參照的就是“明快打字機”的核心滾筒原理,再結合羅格里格大陸先進的術法機械學。
雖然仍舊做不出更先進的計算機,但設計出比明快打字機更先進的打字機那是絕對可以,並一定可行的。
穆仲夏把他“設想”的語言切換方式原理,打字原理,自動換紙、滾動原理以意向的方式寫在黑板上,然後放下粉筆,一拍手:
“那,我們就開始吧!”
就,開始了?
這就開始了?!
臺下的機械師和術法師們仍舊除了塔琪蘭外,完全跟不上穆仲夏的節奏。
說到打字機,還是穆仲夏上輩子去科技博物館的時候特別瞭解過的。
當時的講解員從打字機的發明開始詳細解說了打字機的發展歷程。
穆仲夏對漢字打字機的發明者記得尤為清楚,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明快打字機”的核心的滾筒設計。
雖然明快打字機的實體機早就找不到了,但博物館電子螢幕上的設計原理稿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的他只是單純地感嘆這臺打字機設計大師的聰敏和在設計上幾十年堅持的毅力。
現在,他卻會用更專業的角度去看待這款打字機的設計原理。
相比於漢字,伊甸語、威尼語和暹辰語儘管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絕對沒有漢字那麼複雜。
做到三種語言打字的自由切換並不困難。
可對羅格里格大陸土生土長的機械師和術法師們來說,三種語言打字時自由切換,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當穆仲夏在黑板上畫出他“設想”的滾筒核心設計簡易圖後,所有人都沉默了。
每個人都想把他的腦殼開啟,看看他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怎麼就能想得出!
穆仲夏在心裡摸摸鼻子,其實他很心虛,這都是“前人”的經驗,只是他不能說。
既然是兩個世界了,就當他是來傳播地球文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