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那今年應該是沒什麼希望了。&rdo;井熙聳聳肩,繼續忙自己的去了。
首先,獲得諾貝爾提名並沒有那麼困難,每年9月到次年1月底,推薦人‐‐一般是往年的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或者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以及特邀教授,還有某些組織‐‐向諾貝爾獎評委會推薦候選人。
因為有資格的推薦人眾多,所以初期的大名單往往能高達一兩千人,而且這個名單並不向外公佈,除非是某位推薦人自己說出來的,外界才能捕獲一點音訊。
但有趣的是,雖然這份名單不會公佈,每年的□□機構倒是能打聽到不少風聲,即便不一定賠率低的人就一定得獎,但是每年的得獎名單,也基本不會出於他們的賠率榜。
這也讓□□公司放出的候選人名單,有了相當大的可信度。
而且,賠率越低的人獲獎機會越大,這也是關注這個獎項的人的常識‐‐當然,低賠率但是每年陪跑的倒黴蛋也不是沒有,比如文學獎的某位先生。
獲得提名,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訊息,但是要說意外,井熙也實在沒有太多意外。
畢竟無論是led還是光纖,都是諾貝爾的大熱門,沒有提名才讓人奇怪。
但是,讓她二十多歲就拿到獎?井熙也不報這個指望。
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發現了關於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的勞倫斯&iddot;布拉格,但這個獎是他和自己的父親一起拿的,雖然不能否認他在其中的天才貢獻,但這次得獎,總歸與他那個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老爹脫不開幹係。
再往後得獎的一票年輕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