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八十年代,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追趕時機。
隨著計算機軟硬體的發展,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數控工具機已經成為主流,但是現在還是粗放式發展階段,精度,效能和複合程度,都還沒到往死裡卷的程度。
這也就意味著,國內的工具機行業這時候追趕起來,沒有十年二十年後那麼辛苦‐‐當然,也只是稍微好一點而已,至少錢花起來,能省不少。
井熙現在並不缺錢。
深紫外光刻機和雷射全息當然花費不菲,每年光是固定的研究經費就超過千萬美元,更不用提需要增添的各種儀器裝置,同樣是一筆天價的支出。
但是,她現在來錢的路子也足夠多。
紫外光刻機已經賣了二十多臺出去,除去已經交貨的兩臺,其他只是收了定金,但是因為她的研發經費和生產成本都遠比自己的競爭對手低,就算賣價不高,利潤也遠比其他幾家光刻機廠更高。
led工廠已經徹底克服了大規模生產的問題,生產成本也已經被控制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當然不如後世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的地步,但是在歐美正如火如荼大搞節能環保活動的檔口,這些在國內略顯昂貴的led節能燈,還是頗有些出口市場的。
光纖的推廣也十分順利,國外源源而來的分紅且不提,國內伴隨著電話的進一步普及,也迎來了一個利潤的爆發期,那個井熙唯一籠絡到的後世名人,能力和操守果真就像後世傳言一樣靠譜,而且這位也是個閒不住的,最近又利用密集光波復用以及其他新技術,在搗鼓數字程控交換機,肉眼可見又將開拓出一片不小的市場來。
井熙對這個合作物件的能力還是充分信任的,基本只需要躺著收錢就行。
至於其他收入,依然穩定為她提供大量的進項,唯一還沒有穩定盈利的是那家房地產公司,但是八十年代本來就只是國內房地產的萌芽期,真正的爆發,還是十年以後的事情。
倒是徐真真和安嵐借著拿地皮的機會,順便做了幾個鄉村扶貧的專案,所費不多,成效卻很不俗,在井熙看來,倒比炒房顯得有意義多了。
與此同時,井熙還有一個大靠山,那就是背靠著國家重點專案的扶持。
對任何研究者來說,這都是足夠幸福的事情,要不然,各個專案組也不至於為此打破狗腦子,只為了自己的排名能往前靠那麼一兩名。
這裡頭總會有些蠅營狗苟的事情,但是對井熙來說,絕對的實力總能輕易碾壓絕大多數的陰私,畢竟,國內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或許不少,但是像她這樣能夠穩定刷屏,並且年紀還如此輕的,還真沒幾個。
年輕就意味著她還有很長的學術旺盛期,那些年老體衰的現任學閥們,就算不為自己打算,總還不得不替自己的學生或者派系,考量一下後續香火情的問題。
就更不用提那些真正大公無私,對井熙保持著長輩的關懷和愛護,願意扶持她一程的學者了。
科研界到底算是比較單純的地方,除了搶經費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總體而言,大牛們還是更欣賞聰明而有潛力的年輕研究者,能幫一把的時候,一般也不太會刻意為難。
政策扶持加上充足的經費,自然也讓井熙有餘力往工具機領域嘗試著發展一二。
稍一打聽,井熙得知第三代工具機攻關專案已經在幾年前被關閉,但是人還在,技術也有,所需要的,也不過就是充足的經費和技術支援而已。
而後者,井熙正好都不缺,而且,她還有一個在這個年代十分罕見的特質,那就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洞察。
恰好,她在工具機領域還正好有個熟人,就是張成棟他爸,張工。
有這位老工程師牽頭,重新收購一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