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嫂嫂總是感念的。
「你和陛下……到底是怎麼回事。」嫂嫂憂心忡忡。
少年相伴,如今若能良緣締結,也算佳事,但兩個人曲折不斷,又是如今這局面,卻讓人憂心。
新帝登基,雷霆手段打壓了一批權貴,朝中結黨營私之弊由來已久,沉痾難愈,確實需得一劑猛藥,但先帝死得蹊蹺,新帝尚且沒坐穩這位置,此舉多少有些操之過急了。
因而弒父囚母的惡名才愈演愈烈。
怕是有心之人刻意煽動。
幾個文官還試圖煽動老梁王出山,持尚方寶劍去叩問新帝,還皇室以清明。
老梁王就那麼一個女兒,驚才絕世,十七歲以軍功封女侯,何其耀眼,最後卻死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年邁的梁王也曾夜敲登聞鼓,求一個說法。
可皇帝到底還是糊弄過去了。
從那之後,老梁王就隱居避世了,住在拂居山莊清淨養老。
皇帝為了安撫梁王,讓日日照顧他的義子承了王位,以保給他養老送終。
所以他們以為,老梁王肯定對王室痛恨不已,會答應的。
但他以身體不適有心無力為由拒絕了。
「外祖父瞧著不近人情,其實很重情義,阿兄……陛下他很敬重外祖父,也覺得惋惜,早些年外祖父卸了兵權,隱居避世之後,不大見人了,可陛下還是會定時去拜訪,送些吃食,或者一些解悶兒的消遣玩意兒,同他講如今的戰局,外祖父雖不說,怕是心裡並不覺得陛下是那樣的人。」
相思不敢說出口的是,怕是沒有人比外祖父更瞭解先帝的為人了,也沒有人比外祖父更渴盼一個英明的君主了,他不會攜私怨報復的。
先帝是個極度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卻又少了些雄韜偉略的帝王,外祖父早些年帶兵打仗,上陣殺敵,英勇無比,卻因著陛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搖擺不定疑心深重,而處處被掣肘。
沒能打下顯龍關,是他畢生之憾。
母親長在馬背上,初初展露頭角的時候,外祖父自豪之餘,卻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母親軍功累累,封賞一道一道下來,最後封無可封,加封了侯,武將最高的榮耀,這意味著母親可以獨立於梁王府自立門戶,雖則看起來尊榮至極,可在母親看來,暗藏的卻是皇帝的猜忌。
梁王手握兵權,母親乃是他座下虎將,是所向披靡的刀。
此舉不過是為了將父女兩個人分而化之,大周沒有封女侯的先例,無從參考,是吉是兇,都未可知。
母親屢辭不受,可最終還是沒能躲過。
此後外祖父領兵愈發艱難,陛下為了防止他擁兵自重,下了諸多詔令,調兵遣將變得越發複雜,戰機如天機,轉瞬即逝,此後頻頻誤事,多了許多本可避免的傷亡。
請求減少調兵冗餘步驟的摺子一道一道遞上去,皇帝卻大怒,認為這些武將狼子野心,不肯受一點牽制。
外祖父年歲漸長,有次受了傷,加上心力憔悴,終於一病不起了,他自請卸甲,回了都城療養,從此再沒穿起過鎧甲。
母親後來替他收了顯龍關,甚至往外擴了三十餘裡,西邊大片的失地,都重又回了大周。
外祖父欣慰之餘,可也曾為母親難過過?母親與父親,一路走得甚是艱難,卻仍未改衷心,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可誰又不盼著一個英明的君主,如此便是上刀山下火海,雖死而無憾。
嫂嫂嘆了口氣:「人言可畏啊,便是你堂兄,如今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事,稍稍行差踏錯被人借題發揮,打的都是陛下的臉。」
新帝的威望能不能建立起來,便看能不能熬過這段了。
相思也擰了眉:「我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