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新君又沒有舉辦什麼喜慶的儀式,而嶽皇后也確實是新君的元配發妻。她進皇宮時,是配得上走正門的。
一國皇后一生中可能就只有大婚當日有機會走皇宮中門進宮,將來可能就要等到她成為太后的時候,才能走 朱玦
李瑤枝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以及最大的遺憾只有兩件事。
一是她的故主蕭明珠,二是她那個懷胎七月就夭折了的孩子。
她本是懷抱著滿心愛意期待著這個孩子的出生,然而在曹氏命人前來襲擊山中別院的時候,她與蕭明珠主僕二人同時受了傷。後者艱難產下孩子後,掙扎了幾日便喪了命;而她本人則是當天就早產,生下了一個只來得及發出兩聲虛弱哭聲便嚥了氣的男嬰。
這個孩子的死令她悲痛欲絕,而蕭明珠的死更是帶走了她全部的希望。她的人生從此只剩下兩個信念,那就是把蕭明珠的兒子朱瑞養大成人,並且殺死曹氏為蕭明珠與她的兒子報仇。她連心上人燕王朱晟都拋在了腦後。若不是因為對朱晟的愛意已經被悲傷與仇恨蓋過去,她是不可能安心留在蕭家做了那麼多年的姨娘,哪怕後來可以跟朱晟聯絡上了,也沒想過要與他再續前緣。等朱瑞的身世有了歸處,她甚至直接落髮出家去了。
可是,如果說朱晟成為皇帝后,有可能會追封當年那個可憐的孩子,讓他在這世上擁有一個身份,可以為世人所知,甚至還能享有身後的香火供奉李瑤枝,也就是如今的靜明師太,是不可能不動心的。
她雖是出家人,但心裡其實還無法拋下塵世的所有。她還沒辦法忘記一個母親最大的痛苦。
嶽皇后提起靜明師太,並沒有半點妒忌之意。她跟新君朱晟成婚的時候,靜明師太與後者的愛情事實上就已經結束了。她每每看到對方,只會想到對方是蕭明珠視若姐妹的心腹侍女,是與自己同病相憐的蕭明珠故人。她也知道靜明師太出家後,精神狀況其實並不是很好,如果能夠幫助對方解決心結,她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因此她十分懇切地向太后進言:“兒媳想著,靜明師太當年的那個孩子,其實是皇上生平唯一的子嗣雖然他只來得及在世上哭兩聲,便又走了,可好歹也是在世上走過一遭,怎麼也要給他個名字才是!孩子有了名字,再追封個王爵之位,牌位可以受香火供奉,那麼他在九泉之下,也不會過於清苦了。靜明師太身為母親,最盼望的,不就是孩子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能過得康泰麼?”
太后素來是個慈愛的長輩,原本不知道內情也就罷了,當她知道小兒子原來差一點兒就能有一個兒子,心裡對那個孫子的夭折也是悲痛遺憾不已的,如今聽了兒媳婦的建議,更是覺得十分在理:“這話很是。倘若將來他母親同意的話,再給孩子過繼個嗣子,那便能讓他長長久久受香火供奉了!”
這就是後話了。嶽皇后還沒跟靜明師太商量過,自然不會越過她替她做主,便轉頭看新君朱晟的意思。
朱晟並不反對,只是有一點:“靜明已然出家,那該如何在玉牒中記錄孩子的生母呢?”
太后道:“封她一個昭儀之位就是了,只說是昭儀李氏,寫明孩子生卒年月,任誰來查,都會知道那是皇帝娶妃之前的侍妾所生。也不需要特地點明這李昭儀後來去了哪裡。九嬪以下,若不是哪個入主了東宮的皇子生母,朝臣們也不會特地在意的。倘若靜明以後有意還俗,進宮來陪伴聖駕,到時候只需要當她是李昭儀便是了。”
朱晟嘆道:“她只怕早就對兒子死了心,兒子也不願勉強她。她既然視京城為傷心地,不肯回來,那就讓她留在北平吧。有重林夫婦就近照看,想必她也樂意。”
太后想了想:“無論她出家與否,到底是曾經為你孕育過子嗣的女人,留她在北平清修倒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