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嘆道:「天底下又有幾家能如東安郡王府這般的。」
寧玉郡主笑道:「自是有的。那東西南北四家郡王,還有幾位憑軍功封公封侯的門戶,鼎盛之時哪家不是將金銀當銅鐵一般揮霍?只是花無百日紅,如今沒落了罷了。」
晴雯想起賈家被抄家一事,心中亦有許多感慨,只是不便向寧玉郡主多說。
又聽見寧玉郡主道:「說起來,榮國府賈家倒是極有眼力的,早早娶了國子監祭酒李家的女兒。我前日為選侍之事進宮,方知李家在朝廷那邊風評極好,你前些日子帶來的李家兩個女兒,亦在參選之列。我已是向皇后娘娘說過了,教她老人家好生看顧著,給尋個名家子弟作配呢。」
晴雯聽寧玉郡主這般說,便知道寧玉郡主為了保護天齊廟的小道士,亦是煞費苦心,專程進宮一趟為李紋李綺說話,實則是向晴雯示好。她聽了寧玉郡主這話,心中自然歡喜,料得如此這般也好向李家奶奶交待了,只是想起李家奶奶當日之話,不免試探著更進一步,問道:「既然你也覺得李家風評極好,那兩個姑娘也是好的,不知道是否有望在世子爺身邊侍奉呢?」
「世子爺?」寧玉郡主臉色一變,繼而反應過來,「你是說我哥哥?若論模樣性情身份門第,那兩位姑娘皆是沒的說,便是做我哥哥的側妃,也盡夠了。只是我哥哥那個人竟古怪得很,長到這般大,房中也只放了幾個貼身伺候的丫鬟,也不曾見她們留宿幾回。母親也常為這事犯愁呢。」
晴雯心下冷笑,面上卻故意做擔憂之色,道:「似世子爺這般國之棟樑,自該早早成家立業,兒女繞膝,才是百姓之福呢。既是世子爺対貼身伺候的丫鬟不冷不熱,想來是那些女子不中他的意,何不另覓了中意的過來伺候?前不久我和我家侯爺提到此事,侯爺亦深感擔憂,正說要去南邊物色幾個知疼知熱的女子過來伺候世子爺呢。」
寧玉郡主唉聲嘆氣,搖頭道:「依我說,千萬別做這樣的事!你們固然是一片好心,但他這個人脾氣怪得很,只恐好事倒變成壞事了。我們兄妹之間感情最好,我也曾追問過他這事,前不久他說,已是相中了一人,說那女子溫柔多情,談吐有致,品性高潔如芝蘭,容貌美艷勝玫瑰,竟是誇得天上少有,地上無雙的。但我一提要他納在府裡,他便直搖頭,說那女子身份尷尬,種種不便。我想著,如今既有這麼個女子,他們正打得火熱,我這邊倒不方便再把李家姐妹引薦於他了,免得結親不成反結仇。我勸你也莫要白費心思。」
晴雯聽寧玉郡主這般說,心中雖有無限猜疑,卻也只能幹笑幾聲,將此事揭過了。
次日李家奶奶上門時,晴雯便據實以告,雖不便將寧玉郡主之語和盤托出,卻也言辭閃爍,暗示了許多寧珏性情古怪、喜怒無常、眼高於頂、絕非良配等語。
李家奶奶原本也只是提上一提,並未指望順義侯府果真有能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她的兩個寶貝女兒運作成忠順王世子側妃,只是抱著試著看的想法,求上門來姑且一試罷了,聽晴雯說寧玉郡主欲出手幫忙,已是千恩萬謝,連聲道:「想不到侯夫人竟這般有面子!連寧玉郡主都願意出手相助!夫人費心了!」又再三說過些日子帶李紋李綺過來當門致謝,這才歡天喜地去了。
這日晴雯難得清淨一日,正在屋裡坐著,命人翻出她從前繡花時候的針線等物出來,嘆了一口氣道:「許久不曾動針線,只怕這手藝已是生疏了。想不到那高門顯第裡的彎彎繞繞,比繡花的線還煩呢。」
便見芳官走了進來,在那裡笑著說道:「可不是呢。那繡花的事情,旁人雖不及咱們夫人,將就著使也便罷了。但如今夫人做成的許多事情,卻是旁人無論如何將就,也不能得的呢。怨不得這兩天薛姑娘家裡出事了,還有人託我過來打聽呢。」
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