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這些子公司還進一步擁有著大約 180 家附屬公司和 20 傢俬營公司。
透過這種層層巢狀的方式,會德豐構建起了一個規模宏大且多元化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在這個特定的時間段裡,會德豐的業務經營已經涵蓋了廣泛的領域。
包括投資控股、商人銀行、財務管理、證券交易、期貨交易、航運業、貿易、批發零售、房地產開發、航空運輸、旅遊業、保險業以及製造業等等。
其投資範圍也呈現出明顯的擴張趨勢,不再侷限於遠東地區,而是逐漸延伸至東南亞、澳大利亞以及南美洲和北美洲等地。
當李明軒看到這裡時,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馬登經營會德豐的擴張模式。
這種模式令他不禁聯想到了啟德尊經營和記洋行的方式。
他們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什麼都敢於投入資金,涉足各種不同的行業。
這種全面開花式的經營策略既充滿了冒險精神,又展現出了對商業世界的野心勃勃。
當然,盲目擴張,所帶來的就是債臺高築,抗風險能力變得極差。
不過,總的來說,會德豐的核心業務仍然集中在香江的房地產和航運領域。
航運業一直以來都是會德豐的根基所在,可以說是他們的老本行了。
60 年代中期,中東戰爭突然爆發,埃及毅然決然地宣佈封鎖了那條貫穿歐亞大陸的重要航道——蘇伊士運河。
這一舉動使得歐亞兩洲之間的航線急劇延長,對航運業的需求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態勢。
會德豐抓住這個機遇,毫不猶豫地加大了對航運業的投資力度。
時光荏苒,轉眼來到了 70 年代中期。
此時的會德豐已經如日中天,旗下的航運公司更是聲名遠揚,其中包括會德豐船務、聯合企業以及寶福發展等等。
這些公司總共擁有將近 30 艘輪船,總載重量更是超過了驚人的 140 萬噸!
會德豐已然崛起成為了香江地區舉足輕重的航運巨頭。
然而,好景不長。
1973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中東石油危機讓整個世界經濟陷入了一片蕭條之中。
這場危機猶如一場風暴,給國際航運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首當其衝的便是石油運輸行業,隨後逐漸波及到其他各種型別的船隻。
然而,蘇伊士運河的重新開放,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這個領域中的一股新的衝擊波。
從此之後,整個航運業界就一直處於一種起起伏伏、好壞參半的發展狀態之中。
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之下,會德豐公司的業務與盈利自然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1973 年的時候,會德豐的經常性盈利曾經高達驚人的 1.8 億港元!
但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 1974 年,這個數字卻急劇下跌到了僅僅只有 6900 萬港元而已;
緊接著,1975 年更是一路狂跌,直接降到了區區 2900 萬港元。
如此龐大的會德豐集團,一年下來的盈利居然還不到 3000 萬港元!
這樣微薄的利潤,甚至還比不上李明軒旗下隨便一家報紙所賺取的收益。
如果單純從盈利能力來看,寰宇傳媒簡直可以把會德豐甩出幾十條大街去!
………
看完這些以後,李明軒驚訝地發現會德豐竟然揹負著高達十幾億港幣的鉅額債務!
這與和記洋行相比,差距並不大。
尤其是航運公司,其負債最為嚴重,令人咋舌。
而每年的盈利能力更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