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外露自然是好事,但難免給人居心叵測、陰險狡詐的感覺。司徒復山的幾個兒子都是情緒外露之人,喜形於色,唯獨這司徒玉不像自己,或許像他那出身低微的宮女,把什麼都藏在心中,讓人一眼看不透。
司徒復山抓起那枚方戒,原本是想直接叫人把太子叫來興師問罪,可在看到司徒玉臉上的表情之後,竟然猶豫一下。
他偏過頭,手中的那枚玉戒抓得緊緊的,突然問道:“戴這枚戒指的人,死了?”
“回稟王父,那人在回來的路上,就咬舌自盡了。”司徒玉恭恭敬敬的回答。
“咬舌自盡?”司徒復山的眉頭又緊了緊,“這東西是在他身上發現的?”
“正是。”
“你不是說那一幫都是江湖中人,身上都帶著武藝嗎?為什麼要選擇咬舌自盡?”這種沒骨氣的死法不都是屬於那種軟弱婦人嗎?
司徒玉的心底一沉,感覺到皇帝語氣裡面對自己的一絲不信任。
他平復一下心情,又說:“或許是因為兒臣在抓他們來的途中,命人綁住他們的手腳,他才會出此下策吧。”
聽完司徒玉的話,司徒復山沉默片刻,御書房的香爐裡燒著皇帝最愛的龍誕香,香味撲鼻,煙霧繚繞,給房間裡沉默的兩個人更增添一種怪異的氣氛。
坦白的講,司徒復山對自己這個兒子還是很信任的,否則不會讓年紀輕輕的司徒玉擔任巡監的職位。
只是,自己這個兒子既優秀,又讓自己不放心。他的性格一丁點也不像自己,行事作風也異於其他皇子。
他文武雙全,獨立冷靜,巧言善辯,果斷決絕,若做臣子,精明幹練,將會是個賢臣。
可壞就壞在他太優秀,而司徒復山又對自己這個兒子看不透。
其他幾個兒子,罵便罵了,打便打了,哪怕是自己打錯了、罵錯了,幾個兒子雖然臉上表情難看,心裡面有怨言,也不會怎樣,而司徒玉卻跟他們不一樣。
司徒復山還記得司徒玉六歲那年,皇太后還在位,宮裡面有規矩,司徒玉每個月只能見自己的生母一次。
六歲的司徒玉想每個月多看自己的母親幾次,卻沒有央求皇帝和皇太后,反而是每天抄襲一百遍《孝經》,等抄到三千遍的時候,請皇太后幫自己到寺廟中焚燒,為自己的生母和皇太后祈福。
皇太后知道後,大為感動,把這件事情告訴皇帝,讓他更改了宮中的規矩,從以前皇子每個月只可以看生母一次,變成三次,硬生生的把深宮中如鐵桶般的規矩改了。
一個六歲的孩童,居然有這樣的心智,讓司徒復山既驚喜又擔心。
若他是用在正途上,自然是好事;若他用在邪路上,只怕自己這個九五之尊都駕馭不了他。
正是因為這一點,司徒復山對自己這個兒子才既信任又忌憚。
就比如刺客這件事情上,司徒復山是信任他的,才會讓他去查,可是這結果又直指司徒玉的宿敵——太子。
太子那個軟乎的性子,倒不像是敢幹出這樣大事來的,反倒是司徒玉,不顯山不露水,若是他弄出一樁嫁禍於人的勾當,倒不像是做不出來,到最後再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倒像是他的手筆。
可是,他會這樣做嗎?
司徒復山抬起眼眸,仔細看向自己的兒子,只見司徒玉面如冠玉般靜靜的站在那裡,聽侯父王的發落。五官清新秀氣,表情淡淡的,就如同他一貫低調而深沉的作風。
他的臉總是讓別人一眼看不夠,因為太好看,總想著再看第二眼,結果看來看去,那張臉總是那樣淡淡的表情,似乎沒有什麼事情能引起他太多的情緒波動。
司徒復山看著自己這個兒子,眉頭不由的又微微蹙了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