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禮,聲音越發振奮。
他知道,離最初他堅持的道路,不遠了。
天幕中,文字繼續出現。
畫面浮現。
發國,雨霧朦朧。
蔡和森站在窗邊,靜靜看著細密的雨幕拍打在窗戶上,隨後留下痕跡。
他的桌前,放著一張來自國內的報紙。
報紙裡說,國內的馬列主義,逐漸有了具體雛形。
依舊是一南一北兩位,
在京城和滬海共同努力,建立研究會。
風雷折後,無產階級即將走上舞臺。
而此後,他們找到了凝聚這股力量的源頭。
時代的齒輪在轉動了,希望就在這裡!
“如何改造中華與世界,重點在‘你’身上。”
突然,蔡和森喃喃自語,語氣深沉。
當中的‘你’,只有蔡和森和他已經過世的老師楊昌濟才懂。
他有一同學,來自胡楠湘地,自小便有海內大才。
老師說,希望在他身上。
於是他提起筆,開始寫信。
文字洋洋灑灑,攏共六千餘字。
“君,我是理論家,你才是實踐家,海內人才,前程遠大,不救國則已,救國必重君。”
這封信寫完時,天已經變黑了。
蔡和森才放下筆,抬頭望向了東方方向。
那裡不止東方,還有湘南。
“希望在胡楠的疆土下。”
漫漫黑夜中的夜明珠,以自己的光亮、智慧照亮積難深重,霧海茫茫的舊時代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