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時候,錢教授其實正在糾結。
就像井熙猜測的那樣,他肯定更傾向於選擇能在實驗室工作更久的學生。
但是學生的水平,也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之所以更傾向於大三大四的學生,不過是因為他們接受過更多的專業訓練,內裡的知識儲備足夠應付實驗室緊張的工作需要。
然而,井熙在面試中的表現並不比任何一個大三大四的學生差。
而這時候,井熙的優勢也體現了出來。
她才大一,卻顯而易見已經自學了之後的大部分課程,這也就意味著,她留在實驗室的時間長達三年半。
這時候,一般的大三大四學生唯一的優勢,好像也並不是那麼明顯了。
其實錢教授最看重的,還是這個學生敏銳的思路,以及對前沿熱點的把握能力。
這在沒有接受過專業科研訓練的本科生中,其實是非常罕見的優點。
事實上,在研究生裡,這樣的人也不多見——除非是非常非常優秀的那幾個。
這類學生,大多都選擇了出國。
錢教授其實對出國並不反對,事實上,他覺得年輕人就是要出去看看,多接觸一下世界最前沿的資訊,對他們知識結構的建立,還有水平的提高都非常有好處。
問題是……出去以後願意回來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錢教授其實也理解不少學生的選擇。
國內的條件實在太差,不說跟國外研究室比少得可憐的工資,就算是各種儀器裝置,也不知道差了幾個十年。
國外用的是最新一代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紫外光刻機,單光子探測系統都已經逼近奈米級別,更不用提早就是實驗室標配的icp。
國內呢?不少地方還在用蘇聯都淘汰不用的傻大粗,好不容易申請到經費買一臺舊版icp,還要鎖在實驗室裡,經過重重實驗申報,闖過一道又一道關卡,一週才能輪到用幾天。
實驗裝置不夠先進,能嘗試的探索手段就遠遠不如國外,實驗裝置因為過於老舊精度不夠,實驗結果還可能受影響。
不少所謂的論文歧視,也就是發展中國家實驗室發表的論文,不得不接受更加嚴格的質疑和考核,根子其實就是在不靠譜的裝置上。
這種捉襟見肘的實驗環境,對有志於科研的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一種巨大的折磨。
錢教授的筆尖,忍不住在井熙的申請表上遲疑了很久。
毫無疑問,這個學生聰明,領悟快,學習能力強,就是那種國外實驗室最喜歡招的研究生型別,尤其,她如果具備多年的實驗室工作經驗,國際上最好的那一批實驗室都有可能對她愉快的敞開大門。
而這樣的孩子,出去以後再回來的機率,甚至不到十分之一。
錢教授自己,其實當初也猶豫過。
花園洋房,私人轎車,數萬美元的年薪,幾百幾千萬美元的可支配經費,還有潔淨級實驗室寬敞明亮的環境,最新的儀器裝置,都讓他踟躕過。
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回來,選擇了更艱難的環境,選擇了依然貧窮的祖國。
錢教授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他並不會固執要求自己的學生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
年輕人總嚮往著可以盡情展翅翱翔的天空,但是很遺憾,如今國內的研究環境,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條件。
更何況,現在年輕人面對的誘惑和糾結,比他那時候也要遠遠大得多。
但是,他依然殷切的期待著,有更多學生能做出和自己一樣的選擇。
最後,他還是在井熙的申請表上,重重的畫了一個勾。
錢教授是一個愛才的人,不管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