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王安石變法與蘇軾(1 / 3)

小說:華夏群雄 作者:苦遙

“你怎麼把王荊公和東坡先生弄到一起的,他們不是政敵嗎?”

周青把陸小鳳拖到一旁問。

蘇軾對王安石變法持反對態度,主要原因在於他認為老百姓並沒有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王安石則是借皇帝的最高權力來推行自己的改革之道。

蘇軾認為變法實行後,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他在熙寧三年的擬殿試策文中表達了對新法的反對意見,認為這些改革措施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引起了社會的動盪和不滿。

蘇軾的觀點是,改革應該更加慎重,逐步推進,而不是操之過急。

他的這種觀點與王安石的激進改革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導致了兩人的觀點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他看到了變法的種種弊端,還因為他反對王安石用人的策略。

王安石用人只有一個標準:支援變法再沒用也重用,反對變法再有才也不用。

這一標準之下,選拔出了一堆只知道投機鑽營的人,這是蘇軾非常反感的。

因此,蘇軾對王安石變法持反對態度,並在朝中多次表達自己的觀點。

此外,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還因為他關注的是民生疾苦,認為有些變革主張太過激烈且操之過急,生民百姓一時難以承受。

他在神宗朝反對變法與他在仁宗朝反對王安石變法主張的原因是一致的。

都強調任人和法制的關係,認為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

總的來說,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是因為他認為這些改革措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引起了社會的動盪和不滿。

他的觀點是改革應該更加慎重,逐步推進,而不是操之過急。

這種觀點與王安石的激進改革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導致了兩人的觀點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他們兩個在朝堂敵對,只是政見不合而已,私底下還是朋友的,都是為了百姓。”

一切都從王安石變法開始。

王安石變法,好心但沒辦成好事

王安石,是一個才華橫溢者。

他自幼聰穎且酷愛讀書,且善於理論聯絡實際。

後來他跟隨父親遊歷各地,體驗了民間疾苦,因此具有移風易俗改變國家的志向。

考中進士後,他一直在地方做官。

因為他勤政愛民,政績卓著,所以文彥博、歐陽修等官員多次向朝廷舉薦他,希望他能到都城擔任重要官職。

但他全都謝絕了。

由此可見,王安石對名利並無多少嚮往,他的思考在於民生社稷。

1058年,王安石被調進京擔任三司度支判官。

進京述職時,他寫了一篇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

變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

具體說來是三大塊: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涵蓋的內容居多。

王安石變法的初衷確實是很好的,對國家民族和百姓都是利好。

有些政策確實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變法使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增長。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強地主的兼併勢力,扭轉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局面。

但是,在這些新政條文中,有很多是不合時宜的。

如均輸法、免役法、保甲法等,引起了擾民和損民的後果,使得民間百姓叫苦不迭。

於是圍繞著變法,在朝野出現了“新舊黨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