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荊公?”
周青一時想不起是誰,默唸幾遍後,想起本應在1086年因病去世的王安石。
“您是王安石,王荊公!”
周青驚喜不已,這又是一個牛人。
“沒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
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
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
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而王安石變法甚至對後世都有影響,歷朝歷代一個評價,褒貶不一,直到二十世紀人們都在討論其功過。
20世紀俄國共產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列寧稱讚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王安石的多項改革,涉及將當時的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商業,以及數目字管理,但不相容於當時的官宦文化,亦缺乏有關技術能力而無法取得成功。
甚至很多國家都借鑑其變法內容應用到自己國家的身上,例如免役法,就是交錢免勞役,這個和韓國的運動員得獎不用服兵役差不多。
青苗法就是農民可以向國家借錢,緩解農民困難時向高利貸借錢的問題,是不是也很熟悉。
為什麼都是些好建議,那為什麼會失敗呢?
根本原因?:變法沒有真正觸及社會根本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社會根本矛盾,沒有真正給廣大農民更大的利益,得不到廣大農民的支援。
?指導思想?:變法偏重於理財,沒有處理好與既得利益集團的關係,損害了官僚階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
?支持者動搖?: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關鍵時刻發生了動搖,不能堅持支援改革。
?推行過急?:推行新法操之過急,用人不當,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現象。
?執行問題?:政策執行不力,動機與效果的背離,條文與執行的偏差,使一系列變法措施從安民走向擾民。
?用人不當?:變法派中許多人的個人品質有問題,導致變法執行中出現偏差。
?變法派內部分裂?:變法核心人物宋神宗和王安石不能協調一致,變法派內部出現反對派,導致參與變法的人員四分五裂。
?保守派反對?:保守派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後,保守派司馬光出任宰相,徹底廢除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