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師,在淞滬會戰中大放異彩,但終究只是鳳毛麟角。其餘的德系調整師,大多成了縮水版的複製品,武器裝備大打折扣,更別提那些被遺忘在角落裡的雜牌軍了,他們連調整師的影子都摸不著。
大多數國軍,炮火稀薄,輕重機槍如同稀缺資源,更有甚者,吃空餉之風盛行,一個團的編制上明明寫著兩三千人,實際到場的,往往只有六七百個疲憊的身影。一封封電報,如同催命符,命令某某師奔赴前線,參與某某會戰,結果卻往往是被日軍一個大隊打得潰不成軍,這樣的師,又能有多少人?答案令人心寒——頂多是一個正常團的規模,三千人而已。
楚雲飛在提及坂田聯隊的輝煌戰績時,曾不無感慨地說,他們打垮了中央軍的兩個師,那可是中央軍,不是那些可有可無的雜牌師,即便是吃空餉,也總該有個底線。人們想象中的那些師,至少該有八九千人,再不濟,七八千人也是有的,但現實卻總是殘酷得讓人無法直視。
而陳浩,一個普通的團長,面對這樣的困境,卻有了自己的應對策略。他深知,團一級的兵制,不過是一張紙上的遊戲,關鍵在於如何靈活變通。於是,他搭起了一個團的架子,用一千人,便敢號稱一個步兵團,那份自信和勇氣,彷彿是在告訴世界,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歲月裡,炮灰也有自己的尊嚴和驕傲。他們,或許無法改變大局,但至少在那一刻,他們是自己故事裡的主角。 在未來的某個曙光初現的時刻,當資源與機遇如潮水般湧來,陳浩,這位胸懷壯志的指揮官,決意要重塑軍團的風貌,給麾下的團隊賦予前所未有的輝煌。他夢想著,要為這個團搭建起一座鋼鐵長城——不是簡單的十八個營,而是每個營都如繁星點點,足足三千精兵,總計五六萬之眾,任憑戰場的烽火如何肆虐,他的軍團都將如影隨形,隨心所欲地穿梭其間。
“誰說一個團的規模就必須拘泥於常規?”陳浩的眼中閃爍著不羈的光芒,彷彿在向世界宣告,在這片由他主宰的土地上,上校的光芒足以蓋過上將的輝煌,規則,不過是強者腳下的塵土,隨時可以改寫。
就拿武器來說,陳浩決定為這支部隊披上最耀眼的戰甲——九五自動步槍,每一把都是戰場上的藝術品,它們的存在,不僅僅是火力的象徵,更是對敵人無情的宣告。這樣的奢侈配置,在他人眼中或許是不可思議,但對於陳浩而言,不過是揮灑自如的豪邁。
然而,武器雖強,人心更需磨礪。陳浩深知,真正的戰鬥力,源自於士兵的血肉與靈魂,是無數次戰術演練中鑄就的默契與堅韌。於是,他向在場的每一個人丟擲了一個難題: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招募到一千名勇士?
會場內,思緒如潮水般湧動,林譯,一個身材魁梧的前線老兵,第一個站了出來,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急切:“長官,我曾聽聞,不遠處的淘金小鎮,聚集著數千名礦工,他們身強力壯,若能將他們中的一部分招募入伍,千人之數,唾手可得。”
這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幾人的共鳴,甚至有人主動請纓,表示對招募流程瞭如指掌。但陳浩聽後,只是輕輕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讚賞也有否定:“我們需要的是戰士,是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勇士,而非未經雕琢的礦石。再說,礦工若都走了,誰來為我們挖掘勝利的基石?”
正當眾人陷入沉思時,龍文章,一位智謀與勇氣並存的將領,緩緩開口,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深思熟慮的光芒:“我們何不將目光轉向那些散落在叢林中的潰兵?昨日一戰,我們擊退了日軍的先頭部隊,他們追得太急,許多遠征軍的戰士被迫留在了後方。這些人,他們有著軍人的底色,是現成的兵源,招募他們,遠比礦工更加合適。”
陳浩聞言,微微頷首,但心中仍有疑慮。龍文章見狀,連忙補充道:“但此舉確實面臨挑戰,日軍如影隨形,干擾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