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是這個道理,剛才在座就有不少人琢磨著,等下也要帶一份這期的報紙回去,要麼給兒女,要麼給孫輩看看,也讓他們好好學習學習。
可要單純因為這個原因,這份報紙就賣爆了……總覺得好像不是那麼真實啊。
他們是新聞報,又不是教育報,就算之前鬧得最轟轟烈烈的關於語文教學的大爭論,好像也沒這麼爆銷量吧——不過報社的讀者信箱,倒是確實一不小心就爆了。
可是翻來翻去,好像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再仔仔細細去看這篇人物採訪,幾個編輯也忍不住點頭:「寫得確實好,人物寫得很生動,也沒有那種說教氣。」
但也有人覺得,劉西華的筆桿子不夠硬,光是吹捧讚美,缺少了那種社會擔當和衝鋒的勁頭。
說這話的是個50來歲,頭髮半禿的老編輯, 第二版那篇把企業家吹得天花亂墜的軟廣告,就出自他的手筆。
劉西華才懶得理這人酸溜溜的話,只眯著眼睛笑,對其他編輯的誇獎,一個勁的謙虛不已:「我就也是運氣好,正好碰到了一個不錯的採訪物件。」
對這個年紀還不大的青年記者來說,管他是不是呢,反正先認下來,至少也能在總編那裡加深一下印象。
沒多久以後,同行打過來的電話,終於證實了大家的猜測。
上午還沒過去,就有好幾家報紙雜誌申請這篇文章和照片的轉載授權,還有人試圖跟劉西華打聽那個學校的情況,也想做一期採訪。
對劉西華來說,這同樣也是一個不小的驚喜——一篇沒有強烈話題度,風格也更偏向於傳統的人物採訪,竟然也能引起這麼大的社會反響,老實說,哪怕在交稿以後,他也是完全沒想到的。
文章的角度沒有太大的新意,他的水平也不可能一夕之間能有什麼突飛猛進的進步,那事情的關鍵,果然還是在這個被報導的女孩子身上。
劉西華再一次仔細的打量報紙上的黑白照片,不得不感嘆,自己這張照片拍得是真好。
漂亮的照片一眼吸引住了讀者的注意力,內容又恰好切中了絕大部分國人的家長心態——雖然絕大多數突然出現的爆款都很難複製,只能事後總結,但劉西華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採訪物件天生的親和力,應該也是這篇文章走紅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到了下午,玉山中學校長室的電話突然就被打爆了,好幾家省內省外的媒體都申請對這個學生進行採訪,甚至還有願意直接給錢加塞的。
校長的辦公桌上正好也攤著一份最新一期的海東省新聞報,少女甜美的面容正對著她粲然微笑,看得一臉嚴肅的校長,也忍不住跟著笑一笑。
這份報紙在學校附近也同樣賣瘋了,一則可能是因為報紙上寫的人就在身邊,讓同學們感覺格外親近,另一個原因,大概也是因為這張照片是真好看,看一眼就忍不住想帶回家收藏。
這種單純視覺衝擊帶來的影響,有時候比所有理性的思考,還要更加直接。
校長想了想,把宋輕予叫了過來。
宋輕予已經知道採訪自己的報匯出版發行了——剛才已經有好幾撥人跑到一年1班,又興致勃勃的圍觀了一番能上報紙,還被專題報導的學校名人。
不過這都已經是這段時間宋輕予遭遇的第3次圍觀了,被圍觀的人越來越淡定,圍觀的其實也就是湊個熱鬧,鬧哄哄的打趣幾句,就被不耐煩的老張直接趕走了。
所以宋輕予對這篇報導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還嚴重估計不足,只覺得不過是短時間的熱鬧,大家很快就會忘乾淨。
所以來到校長室,聽說校長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