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的運動全部都是由我們的大腦來進行控制的,大腦在下達命令後,相關的命令所組成的生物電訊號會沿著脊柱的神經網路傳輸到四肢以及我們人體的其它部位。
當脊柱受傷或者產生病變後,大腦連線肢體的神經網路被破壞,生物電訊號傳輸自然也就中斷了。
這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中斷,無法通車一樣。
而我們這套生物電訊號控制技術,就是要在其脊柱手上和病變的近腦部分,也就是受傷或者病變位置的上端,透過生物電訊號感測器來偵測捕獲這些傳輸過來受阻的生物電訊號。
然後對這些生物電訊號進行識別,從而換算成系統控制程式來控制我們的醫用智慧機械外骨骼的各個部分,原本傳輸到作用於下肢的生物電訊號作用到醫用智慧機械外骨骼上,替代下肢進行運動。
而醫用智慧機械外骨骼則會作用於其綁縛的下肢,從而帶動下肢跟隨運動。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套醫用智慧機械外骨骼系統,來讓我們的下肢癱瘓病人重新站立起來,恢復正常的走路功能,甚至是跑步和跳躍功能。”
啪啪啪啪……
臺下掌聲響起,經久不息。原本以為這只是吳浩在說大話呢,沒想到聽到這一番解釋原來他們真的可以,這讓眾人不由的激動起來。
吳浩呢,見狀也露出了笑容,然後緩和了一下語氣接著說道:“我呢,只是用最簡單最易懂的語言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一遍。
實際上這套醫用智慧機械外骨骼系統,這項技術非常的複雜,遠比我介紹的要複雜的多。
比如如何捕捉脊柱神經網路裡面的運動生物電訊號,如何進行識別解讀,如何進行轉換。
其次,還有整個識別相應速度。我們人體傳輸這個生物電訊號是非常迅速的,基本上隨想隨就能進行肢體動作,這已經成為我們人體的潛在運動本能了。
而我們這套系統之間要進行捕捉識別,轉換傳輸再到裝置運動,不管怎麼減少時延,肯定是沒有人體反應迅速的。
但是為了行動方便以及讓我們的穿戴者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我們必須將時延降到最低。
而我們目前呢,也已經將裝置的時延做到了目前技術所能夠達到的一個極限了。
我們的穿戴者剛開始穿戴肯定會有一些困難,時延也會相對較高,這是因為很多癱患病人癱患的時間較長,運動神經部分退化,所以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階段。
在經過一段適應和訓練階段後,我們的穿戴者就可以進行一些正常的行走,小跑和一些並不是太激烈的運動。
基本上能夠恢復到正常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運動能力,足可以應付基本生活。
接下來呢,則就是腦部疾病所導致的癱瘓病人,這部分癱瘓病人肯定是不能使用這種脊椎神經運動生物電訊號捕捉控制技術了。
所以我們必須得換一種控制方式,尤其是針對一些高位截癱患者,所以這種控制方式必須足夠的輕鬆,足夠的簡單,這樣才適用於這部分病人。
在嘗試了很多方法和技術後,最終,我們將目光放到了意識控制技術領域。
所謂意識控制技術,其實大家並不陌生,很多影視劇中都有演繹。
而在現實中,意識控制技術也已經運用到了實際。比如有我們國家團隊研究利用意識控制技術來進行打字,速度能夠達到每分鐘一百多個字,非常的迅速。
還有的科研團隊也將注意力放到了這些癱瘓病人身上,並利用意識控制技術來控制電動輪椅的行進,服務於這些癱瘓病人。
而我們這次呢,也將會使用意識控制技術來控制我們這套醫用智慧機械外骨骼。
這種意識控制技術更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