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浩的鼓勵下,眾人又隨即投入工作之中周嚮明也隨即前往二號火箭的發『射』場,進行發『射』前的最後準備工作。
第二枚可會收式實驗火箭與剛剛發『射』的這枚3d列印材料低成本火箭不同,除了技術和方式不同以外,這枚火箭的外形也與前者有著很大的區別。
因為是實驗火箭,這枚可會收式火箭只有一級部分,所以看上去像一個長圓木。
前面說過,像這種可會收式火箭主要回收的就是火箭的一級部分,二級難度太大,沒有回收價值。因此這次測試,也主要測試它的一級部分。
與一般普通的火箭一級箭體不同,這枚可會收式火箭的一級部分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箭體,與正常火箭的一級箭體外形上基本一致,只不過在頂端和末端有所不同。
在這枚實驗火箭上面,也用顏『色』標註的特別明顯。在這枚火箭一級箭體的頂端,有個一米左右的深藍『色』塗裝區域。
這個區域不僅塗裝顏『色』不一樣,內部也與其它火箭的結構不一樣,這就是研發團隊為這枚可會收式火箭所設計研製的降落傘回收裝置。
之所以佔這麼大空間,主要還是降落傘比較佔空間。餘成武他們為這枚火箭裝備了三頂大型降落傘,其形式和材料與神舟系列飛船的降落傘是形狀和結構上是差不多的。
而在火箭的尾端則箭體上面,則有三組黑『色』的類似於尾翼稜形裝置。這是火箭的著地支撐架,它在發『射』的時候是摺疊收起緊貼箭體,這樣儘可能的減小空氣阻力。
而在降落的時候,著地支撐架開啟,在落地的時候支撐整個箭體,並起到緩衝減震作用。這一點的樣式和結構原來與獵鷹火箭的降落架一樣。
為什麼不採用與獵鷹火箭一樣的技術,利用火箭發動機平穩降落呢。說實話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的技術還無法達到。主要還是在發動機的材料和製造工藝上面的差距,這是吳浩目前沒辦法解決的。
所以他們才會使用這種降落傘的放鬆來替代火箭降落時候發動機反推,甚至還能運用這種技術來降低發動機在工藝和材料上面的不足,縮減發動機的使用時間,降低成本等等。
這麼來說,張俊前面雖說這是獵鷹火箭的乞丐版也倒是沒錯。
就在周嚮明帶領團隊正在緊張的做發『射』前最後的準備工作同時,控制中心裡面,餘成武也在向吳浩,張俊以及其它來賓介紹這枚火箭的基本情況。
“……這枚可回收式火箭一級箭體的總高度為102米,重7257千克,這次試『射』的高度為二十公里,也就是兩萬米。
到達這個高度後,火箭發動機會暫時關閉,火箭墜落的同時,頂端會先丟擲主傘的引導傘,引導傘會帶出主傘,從而消減火箭下降速度。
於此同時呢,火箭底部三個著陸支撐架也會開啟,等待落地著陸,火箭底部的測距雷達也會開機。並在火箭距離地面十米左右的位置開啟火箭的主發動機,提供強大的反推力,從而進一步的降低火箭的下落速度。
並在火箭落地的瞬間,發動機關機,而位於頂部的降落傘也將會自動脫離,避免因為地面風速而導致火箭被降落傘拉倒或者拖走損失等意外情況發生。”
說到這裡,餘成武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理論上來說,這個火箭的降落著地點是可以透過火箭上的柵格板進行控制的,並能夠將著地誤差控制在很小的範圍內。
但是,實際情況卻很複雜。因為我們採用的是降落傘的回收降落方式,所以在空中很容易受到氣流風向的影響,從而使得降落著地點出現變差。
這個偏差可大可小,所以為了彌補這個問題所導致的回收問題,我們專門準備了一輛運輸載重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