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回道:“咱家從前隊一路走過來,也沒找到活口。娘娘,咱們是繼續前往承恩寺,還是打道回宮?”
看來,這事兒還得等回京後再做打算,張薔下令道:“吳王為天子祈福,豈能半途而廢?繼續前往承恩寺。
留下張勝和一位把總,帶隊清理現場,救治傷員,然後來承恩寺匯合。”
僧人法安聽了,行禮道:“阿彌陀佛,貧僧率師兄弟們,為娘娘和吳王帶路吧。”
說話間,前面的道路已經清理出來,僧人們在馬上列隊整齊,法安也翻身上馬,率隊在前面開路。
承恩寺不愧是皇家寺廟,僧侶們也騎馬出行,一年得消耗多少國帑啊,張薔忍不住在心裡吐槽。
方正化的內操軍高手,傷亡過半,李若璉和法容,填補了左前方和右前方的位置,隨隊伍前進。
方正化簡單地包紮了傷口,護在車門旁邊,他是隻要還有一口氣,也要護在平安身邊的。
路上耽擱了兩個時辰,張薔一行趕到承恩寺的時候,天已經黑透,遠遠地,就見路邊兩排火把照路,一直通向承恩寺的山門。
承恩寺住持聖安,率全寺僧眾,在山門前迎接吳王母子。
車一停穩,聖安就上前行禮,關切地問:“吳王遇險,貧僧憂心不已,請問娘娘安否?吳王安否?”
張薔在車裡,抱著平安回道:“大師無憂,本宮母子無癢。”
按照祈福的規矩,平安應該從山門口,沿著階梯,一路跪拜到大雄寶殿,在寺廟裡做三天和尚,每日裡到佛前唸經祈福。這三天裡,還要做三場法事,每日一場,平安都要參加。
對實際年齡只有三歲多的平安來說,真是一項繁重的任務。
聖安大師說:“吳王年幼,這四百九十九級臺階,走上去即可,貧僧帶人為吳王護法,吳王不必行三步一跪拜的大禮。”
這住持還挺善解人意,張薔還有一點顧慮:“大師,我等剛從戰場上下來,就這樣上山,不會褻瀆這佛門清靜地吧?”
聖安大師聲音洪亮,估計是提了真氣,讓在場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吳王殿下乃西天佛陀轉世,駕臨我寺,乃佛門幸事,何來褻瀆?”
山門兩邊的僧眾齊齊合十行禮:“請吳王上山!”
張薔戴好圍帽,牽著平安的手,走下車門,只見山門內外,燈火輝煌,上山的階梯兩邊,也插上了火把。
為了迎接平安,承恩寺這次,可破費了。
聖安大師,並不是張薔印象中那種慈眉善目、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而是一位四十多歲,溫文爾雅的中年僧人,他看向平安的眼睛,充滿了長者的慈愛。
張薔卻看到,這位聖安大師,長了一雙三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