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培養未來世子與皇嗣的關係,但殿下難道當真信任這等少時短暫又脆弱的友情?”
天家無父子,父子之情都能說翻臉就翻臉,更別提幼年的隔了一房的兄弟情誼了。
幼時的感情的確珍貴,也足夠美好,但那是建立在彼此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那份情感就像是心田裡種下的幼芽一般,純粹無比,卻不夠強韌,很難抵抗風雨和誘惑,而且最關鍵的是,他的老父親有二十多個孩子。
= =
朱棣也是那個時候過來的,他這還是親兄弟,都只有那麼幾個玩得好的,更別說堂兄弟、堂堂兄弟,甚至到以後必然出現的輩分差了。
雖然在朱棣心裡,他老爹各種英明神武,但他打從心眼裡覺得這事……著實有些不靠譜。
前幾代人在還好,再過個兩三代,只要邊關一穩,雙方間必然會爆發一場權利爭奪。
“所以,殿下便不想防患未然嗎?”
“你所謂的防患未然就是讓孤同大哥說領兵出航?”朱棣想想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坦白說,在第一次聽到大和尚的言論時,朱棣都以為這和尚是京城派來想要悄無聲息削除他兵權之人。
但思來想去,他又覺得自家大哥不是這種人,大侄子都還沒弱冠,再怎麼心急也不至於這麼早就開始佈局,這才稍稍放鬆。
不怪朱棣胡思亂想,這年頭海洋上的風險可要比起陸地上要大得多。
海洋實在是太寬廣了,就算是大明王朝派出的巨輪應付起海洋以及海上覆雜多變的氣候來,也沒有比一片落葉做得更好。
在以往,大明的大部分船隻都是沿著海岸線航行的,在沿海的最大好處就是在關鍵時刻完全可以避入港灣,也比較方便救援和搶損。但就算如此,每年還是會有一兩艘大船在沿海失事。
近洋尚且如此,若是遠航,那便更危險了。
大明的使者團隊每次出行之前都會拜過媽祖,出行的日期也是欽天監精心籌算過的,放在船上的避水獸、避水珠等各種鎮船器物更是種類繁雜,就連船名都要取上些順風、順流之類的吉利名字。
至於吃魚不能翻過身來吃,一定得把一面吃完了掀骨架吃另一面,不允許女性上船等等迷信行為,更是不要太多。
人到了海上,可沒人看你身家貴賤,一律平等對待。海上天氣變化多端不提,還有各種海獸兇猛,據說南邊的船隊就曾經遇見過比船都要大的深海巨獸,那巨獸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鯤,它從當時的船下游過的模樣讓一船的人做了好幾個月的噩夢。
至於朱棣為什麼知道這個……如今,隨著遠洋貿易帶來的巨大利益,海運已經成為了大明的熱門詞彙,連帶著,和海洋、異國風土人文有關的故事也充斥了人們的茶餘飯後。
……主要還是因為大明這兩年在搞文化建設,話本、小報之類的娛樂讀物一下子少了很多,民眾們失去了一個娛樂方式自然要去找另一個,現在大家的娛樂新風尚就是地理志來著。
遊記這個東西在文筆上也沒什麼需求,也不需要太大的故事性,對文學基礎也沒什麼要求,可以說只要會寫字,又實地去過那地方,就能寫,市場準入門檻可比旁的文體低得多,來錢也快。
而且寫遊記未嘗不是一種低調的炫耀,這年頭想要跨省旅遊,單路費開支就差不多是一個尋常家庭一個月的嚼用了,更別提那些定製專案了。
而對於出版方來說,遊記的篇幅一般都不會太長,而且因為故事性和連貫性相對沒那麼強,就算有哪位作者寫了長篇大論也能進行拆分,分刊推送,這樣成本也不會太高,在對市場進行試探的時候也更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