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脆生生地問道:「既然大家那麼尊敬孔聖人,為什麼他的廟這麼小呢?不能造大一些嗎?」
這個問題……
周圍的學子們都噎了一下,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解釋。這時候就要做大哥的出馬了,木白十分淡定地說:「文兒還記得驪山秦皇陵嗎?」
在弟弟乖乖點頭後,木白繼續說:「我們去的時候,是不是有個老漢同我們說,腳底下踩著的大半個山頭其實都是秦皇陵?」
木文繼續點頭。
「那你還記得那上頭現在是什麼嗎?」
這次木文沒有點頭了,他歪了歪腦袋,有些遲疑地說:「是農田……還有民居,還有,還有養豚養牛的……」
木白點點頭,表揚了下弟弟的觀察力,又道:「史書記載,秦皇陵有五十餘丈高,陵區如同城市一般分為了封土、內城、外城,而我們當時去的只是內城部分,其面積遠大於如今的大明皇宮。」
他輕輕摸了下弟弟的小腦袋,低聲道:「如今我們看到的封土高度只有史書記載的一半不到。依記載,封土之上還建有宮殿,內城之中更是配有的寢殿、供帝王修葺的便殿、準備祭品的飤所,供給祭祀人員生活的吏舍,還有陪葬地,佔地大小不亞於鹹陽城,不過這些宮殿被項羽入鹹陽時放火燒掉了,如今全然不留痕跡。」
「這些都是為一人服務。」
「而這些地方,現在都成了農田、市集、居所,除卻封土部分外均被後世人的日常活動所覆蓋。」
「而孔聖人,文兒知道他過世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嗎?」
「聖人於魯哀公十六年卒,彼時其子、其妻均已過世,家中亦無餘產,是他的弟子和孫子將他葬在了魯國城外的河邊,有墓而無封土。其後代從冢而葬,漸漸形成家族墓。」
「漢桓帝年間,魯相修孔墓,彼時孔林不過一頃。」
「齊國時為孔林植樹六百,宋宣和年間建造石儀,元文宗時期主修林牆林門,而到了如今……」
少年頓了頓,輕聲道:「洪武十年,孔林擴為三千畝。」
「文兒你看,孔子去世後,是被葬在河邊,那只是一座隨時有可能被河水捲走的小墓,但一千五百年後,他和他的家族卻有了三千畝的孔林,和遍佈全國的祭祀廟宇。」
「而始皇帝,他去世的時候有幅員千里的驪山陵園,現在只剩下一小塊封土。就連我們遇到的農民都要抱怨當地的土地因為當年始皇帝夯實過而長不好植物,只能種些淺根的作物。」
少年抱著他還幼小的弟弟笑著道:「有些東西,不過一個宮殿就能裝下;有些東西,卻哪怕是世世代代的人心傳承都塞不滿。」
「所以,住的房子的大小重要嗎?」
「重要的是,他們給人們留下了什麼。」
少年一席話說得周圍的人均是啞口無言,眾人只看著那被抱起的小孩想了想後,迎著冬日暖陽舉手道:「文兒也要做能給人留下好東西的那種人。」
作者有話要說:秦始皇陵和孔府孔廟孔林作者都去過,當時那種感覺真的是不一樣的。
看秦始皇陵的時候,尤其是公交車上的導遊在一個紅燈停下來時說:從這裡開始到山的那頭,都是秦皇陵時,我當時心中除了震撼外真的還有憤怒。
我很喜歡始皇帝,他真的了不起,但那一瞬間,我的感覺真的是:你怎麼忍心,讓只有兩千萬人口的秦國發勞役做這種事!
秦皇陵有多大呢?網上的資料是說它的封土是是50丈,差不多116米,上頭還蓋了宮殿保護下頭的封土,不過宮殿被燒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豐富是51米,現在的房屋差不多層高差不多是三米,高層是25米,算一下就知道那又多可怕。
就面積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