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就沒有前輩們那時候那麼好說話了。有活幹就不錯了,哪裡有挑三揀四的道理?於是,抄書的過程也從享受變成了磨難。
於他們而言,抄到一本正確的書籍那是運氣好,但更多的則是有疏漏的錯書,而每個學生在抄寫到錯漏處都會情不自禁想要塗改,偏偏抄書一大忌就是隨意塗改,所以,學生們為了到手的小錢錢考慮只能將這股子校正的慾望強忍下去,將錯就錯。
久而久之,這個錯誤段落很容易會成為考生心中的一道坎,越是留意越是容易錯,乃至於到了後頭很容易發生記憶錯亂對錯不分。萬一這毛病帶到考場上那不是完蛋了?
會試的試卷並不禁止塗改,但也有隱性的卷面分,也可稱為好感度。
為了這幾個字的疏漏,考生很可能就要付出名次下降幾十位的代價——這還是學霸的結果,更大的可能性是直接落榜。
所以,大部分學生在參考前都被自家先生勸誡過儘量不要抄書,以免擾亂記憶,得不償失。
奈何形式比人強,先生們也絕想不到他們會遇見如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