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到趙碩後,發現這個侄兒還是有點小才華的,人品也不壞,只是性情懦弱些,管不住厲害的後妻與勢大的岳家。這樣的人不能成為皇嗣,但做一賢王還是沒問題的。蜀王已經盤算好了,只要趙碩在他的威脅下退一步,不再強求皇嗣之位,那麼他這個做叔叔的就可以上書替他爭取遼王世子一位。如此一來,趙碩在遼王府中的困難處境也能有所改善了……
蜀王一再宣告自己完全是好意,就是手段不夠光明磊落而已。至於說遼王控訴他曝光趙砡罪行,那完全是汙衊。他根本就沒打算把事情鬧大好嗎?是遼王與趙砡父子倆把一件本來可以私下解決的事情鬧到了御前,為的就是打擊嫡長子趙碩,為趙砡奪取世子之位,實在是太冷酷無情、無理取鬧了,云云……
在場的官員們聽得瞠目結舌,他們總算知道什麼叫做顛倒黑白了。蜀王哪兒有他自己說的那麼清白無辜?居然還倒打了遼王與趙砡一耙。然而,還是有人忍不住相信了,覺得他這話也不是說不通。
遼王氣憤不已,他無法忍受蜀王再次搶到主動權,正要上前與對方辯上一辯,誰知蜀王卻又拿出了一樣令人驚訝不已的證據。這一回,不是要證明蜀王自己無辜,也不是要證明遼王父子如何有罪,而是證明,當初那位風聞上奏的御史,之所以會聽說趙砡觸犯的罪行,乃是在茶館“無意中”聽了鄰桌之人的談話,又去刑部查了卷宗,確定是事實,才寫了奏章。
那當時將秘密透露給他的鄰桌茶客是誰呢?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那居然是遼王府的下人,而且恰好是服侍遼王與繼妃所生的小兒子趙研的長隨。據御史回憶,那兩名長隨當時大聲在茶館裡議論,說他們小主子小小年紀就喝得爛醉,醉後罵了親哥哥一頓,十分氣憤傷心,因為王爺王妃偏心他的同胞哥哥,明知道他哥哥犯了大罪,還要想方設法去包庇,對他這個小兒子,卻完全不放在眼裡。小主子委屈了,他們這些做下人的也為小主子打抱不平。世上怎會有那麼偏心的父母呢?
那兩名長隨還議論呢,當年他們王府的二爺給哥哥嫂子下毒,哥哥逃過一命,嫂子中毒後死了,王爺王妃知道後,卻幫著二爺善了後,十足是慈父慈母。可他們小主子偶爾鞭打了一個平民,叫朝中御史參了,不過是賠些湯藥費的事兒,王爺王妃卻只會揪著他罵。他們兄弟倆一母同胞,待遇卻差了這麼遠,小主子真的很傷心很不平呀。
這御史與兩名長隨也不知蜀王是如何請了來的,當庭說了這些話後,所有人都傻眼了。皇帝與朝臣們為趙砡的狠辣而驚訝;趙碩總算確定了元配妻子的死因,心下暗歎;遼王得知是小兒子洩露了二兒子的罪行,幾乎發了瘋;王大老爺則覺得,女婿元配的死既然是趙砡所害,那他們王家先前逼死趙砡原配的壞名聲,也算是得以澄清了;還有部分朝臣們,覺得遼王府這一家子都不是什麼好貨色,繼妃所出二子皆是心狠手辣、無情無義之輩,趙碩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也未必是合適的皇嗣人選。
一時間,朝堂上亂成了一團。
又有先前與王家不和的臣子,趁機對趙碩與王家落井下石,要皇帝追究他們知情不報的罪過。雖然這都不是什麼大罪名,但只要把趙碩的皇嗣候選資格給弄沒了,就是他們的勝利。
又有站在蜀王一方的官員為他說情,說他的做法雖然不對,但遼王府藏汙納垢,更加可惡,請皇帝看在蜀王的一片忠心份上,對他從輕發落……
兩派官員互相攻擊,趙碩與蜀王雙方都不甘示弱地互相指責對方,最終,這場鬧劇在遼王當堂吐血昏厥後結束了。遼王被緊急送往太醫院診治。趙碩其實很想留在皇帝身邊再為自己表白表白,可又顧慮著自己還要維持孝子人設,只能跟著父親去了太醫院。等到遼王醒轉,灰心地要出宮回府的時候,皇帝已在乾清宮中下達了對兩個王府的處置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