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用的電纜電線是用陶瓷作為絕緣材料的。
失去了電力,鍊鋼用的是木炭,火車用的是蒸汽機。
沒有塑膠地膜,種植者們只能用回過去的辦法,用乾草或其他材料覆蓋土地。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種植的城市,使用的是預先打好孔的黑色油布。
何田他們可用不起這種高階貨,只能用古早原生態的方法,就地取材了。
土豆苗現在漲勢喜人,可是和小米一樣,最大的危害來自於周邊的小動物。
何田和易弦在土豆地上架起竹竿搭的棚子,再掛上一層破舊的漁網。澆水時兩人分別站在地的對角線上,從兩邊開始走,邊走邊甩動胳膊灑水,這樣既能保持效率,又不會灑在對方身上。
灑水壺也是用竹子做的。
何田對她所住的這片森林中生長著大量竹子感到幸運。
現在是竹子最旺盛的生長季,在下雨的春夜,一個晚上,竹子可以長高十厘米多。
快速成長的竹子給何田他們提供了各種尺寸的建築材料。
此外,他們頻繁拜訪竹林,也是為了春筍。
新鮮的竹筍剝掉外皮後,用滾水燙一下,甚至不燙也行,切成細絲清炒,或者放一點辣椒和花椒,和胡蘿蔔絲、蕨菜一起炒,味道鮮美甘甜得難以形容。
肥厚的筍切成滾刀塊,和臘肉、花菇、栗子一起燉,湯汁香濃,澆在剛蒸好的米飯上,別說易弦了,何田都能連吃兩碗。
這麼美好的食物當然要設法做成儲備糧。
把新鮮的春筍切成片,掛在繩子上晾乾,風吹日曬,就變成了幹筍。
要吃的時候,把幹筍放在清水裡泡上一段時間,可以拿來燉湯,也可以用來炒菜。
除了竹筍,竹林中還盛產一種小蘑菇。這些小蘑菇是半透明的白色,細細長長的一簇簇長在林子中,積累多年的竹葉為它們提供營養,也給予它們獨特的風味。
把它們採下之後,洗淨,放在碗中備用。先用一塊鹹魚或是一條醃鴨腿和幹筍燉湯,湯放在陶鍋裡在火上慢慢燉幾個小時,香氣四溢時舀出湯汁,直接澆在碗裡,小蘑菇就完全變成透明的,小傘在湯碗中張開,湯的香氣中又加入一種獨特的香味。
這樣的湯,用來做火鍋也很不錯。
湯煮好後,先加入土豆粉條,再加入蘑菇,湯上浮著幾滴黃色的小圓點油脂,紅色的鴨腿肉藏在湯底,晶瑩的土豆粉條上開著半透明的小傘,如果再加入幾根碧綠的蕨菜,簡直完美。
可惜的是,這種美味的竹菇無法曬乾儲存。
但還有竹蓀呢。
竹蓀的樣子並不像是什麼美味的食物。它長在乾枯的竹根附近,有點像個小絲瓜瓤子,或是一個網兜,或是拖著個網兜的蘑菇,不太結實,全是大大小小的洞眼,還一碰就碎得到處都是渣。
但是這東西小心採下之後,生吃涼拌脆爽鮮嫩,如果放在湯裡,尤為驚豔。
曬乾後的竹蓀可以儲存很久,唯一的缺點就是怕壓,一壓就碎成渣沫。
用新鮮的野雞、野鴨或是什麼獸肉熬成湯,加入竹蓀,它絲瓜瓤子似的形狀就能像海綿一樣吸收湯的美味,而且,把肥膩給去掉了。吸滿了湯汁的竹蓀又恢復新鮮時的脆爽口感,可它入口時包含湯汁,綿軟極了,咀嚼的時候又能感到酥脆的口感。
新鮮的嫩竹葉也是特別的食材,它可以用來做茶。
洗淨,晾曬乾,收在竹筒裡,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守著爐火的冬夜,泡上一杯,滿口清香,清潤肺腑。
長得特別肥大寬厚的竹葉也有用。何田把它們採下來,曬乾之後留著包粽子。
當然,竹子最大的用處還是當建材。
春耕開始之後,易弦建議,建一條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