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並不可怕,事實上,以時間為軸,只要還有時間,就總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戰敗之後,用慘烈的失敗換來了教訓,換來了資訊和情報,都是有用的。只要能夠在戰敗後有所思考和總結,繼而重新發展,戰敗就不算完全的失利,也能夠給以犧牲之人慰藉。】
【可怕的是,在戰敗之後,完全沒有思考,也沒有總結,更不打算重新發展、尋找方向。】
【央洲就是後一種,可怕的結局。】
【在戰敗之後,央洲整體的情況不僅沒有什麼變動,甚至可以說是一如既往,朝堂依舊按照老樣子進行運轉,皇帝依舊遵循著老狀態處理政務,各地的官員也依舊是原本的模樣。】
【一切都像是戰爭沒有發生的樣子,從上至下,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而那些個曾經處於一線、在與鶯鶯國的戰爭中正面接觸了對方的主要官員們,共計十一人——除去已經自盡的裕舒,加上皇帝,則有十二人。】
【在這十二人中,伊農、靜安、楊松、簡軒、顏載岱、牛堂、簡峰七人,基本上沒有什麼觀點上的轉變,也沒有什麼認知上的突破,行動上同樣沒有任何動作;】
【剩下的五個人中,簡英和黃石雪的態度有所轉變,但不是說什麼尋找方法讓央洲重新擁有力量,揚眉吐氣,能夠擺脫這些條約,兩人的態度直接變成了順從這些國家,有什麼要求一概滿足,只求一份苟安的“和平”;】
【曾任曲江巡撫的劉玉汶,倒也並沒有有什麼突破性的認知,不過他對待這些國家的態度和簡英、黃石雪二人不同,作為臨海地區的官員,他對於這些國家非常不滿,但礙於央洲的軍力和皇帝的態度問題,則是採取了表面和睦暗中阻撓的方式;】
【最後是林石麟,他則是基本上堅持與那些國家的對抗態度,雖然並非變革性,但是在當時的央洲已經是極為超脫。】
【至於說皇帝本人,他壓根沒有什麼堅持的態度,而是後面這三種之中來回遊移,搖擺不定;而對於與鶯鶯國作戰失利的事情,他也只是表示自己“用人有誤”。】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明白了:“所以,就連這些正兒八經和鶯鶯國打過照面的官員之中,都有半數以上毫無動容,也沒有什麼新的認識,所以其他地方的官員們又怎麼可能有什麼認識或者改變呢?”
就連這些一線主要官員,在經過慘敗後,都毫無轉變,也沒有發覺任何問題,又怎麼能指望其他地方的官員能夠擁有什麼超出所有人的遠見卓識?央洲朝堂上下在戰後一如既往才是正常的。
而有了改變的這幾個人,偏偏大部分又不是什麼好的轉變。
簡英和黃石雪,確實是認識到了央洲和議洲這些國家的一些差距,這沒問題,但是認識到了差距就應該去努力彌補啊!就應該嘗試縮小差距啊!既然你們認識到了,不應該儘可能傳播開來,讓大家都認識到問題所在,然後一同去嘗試減少差距麼?
怎麼就直接奔著岔路一路不回頭了?
一味地順著那些國家,看起來是“和平”了,實際上怎麼可能獲得真正的和平呢,諸如鶯鶯國等國家,他們的胃口壓根不可能就此滿足,他們想要的會越來越多,現如今的條約遲早會作廢……一味地想要透過滿足對方而獲得“和平”,完全是痴心妄想。
——不說那些遙遠的議洲國家,就是中原的歷史上,有哪些個爭奪天下之主地位的勢力,在簽訂條約之後就真的能夠實現長久的和平的?
如果說大體上沒有戰爭,那絕對不是因為這些勢力不想,而是單純因為沒有把握消滅敵人。
而劉玉汶的暗中阻撓,不能說不是一種方式,但是也並不長久。
林石麟的態度,屬實是難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