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上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時候,”朱樉懶散地靠在一邊的椅背上,“一會兒要這麼做,一會兒就推翻然後換個想法,與金打交道的時候更是如此。”
可是,若是宋朝國內,政策時時更改都會引發百姓動亂,對此朝廷或許還能鎮壓招安;但是對外如此,誰還會忍受?若是宋朝強大,他國或可忍耐一二。但實際上,一個政策隨時變動毫無恆久的朝廷,本身就很難達成“強大”的結果。
朱棣翻了個白眼:“誰說不是呢?”作為有領兵作戰經驗的皇子,他對於這種對外沒有什麼方略,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左右橫跳的情況相當討厭:“先是要夾攻遼,然後發現打不過又想要反悔;先是什麼也不顧地就接納了張覺,轉頭又殺了張覺獻給金軍;先是堅持三鎮之地,轉頭髮現金軍真的要攻克了,又想要用三鎮的租稅來代替……”
朱橚接過朱棣的話接著道:“先是想要求和,然後突然就想著聯合西遼對抗金軍;等到金軍真的到來時,一會兒想要出奔保全,一會兒就要堅守社稷;剛剛聽從建議佈置下守城方略,轉頭另一個大臣諫言,就開始準備求和……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別提了,金軍都知道宋朝的德行了,”朱棡厭煩道,他翻著記載,“金人還直接跟宋朝使臣說,‘待汝家議論定時,我已渡河矣’。”這話相當正確,唯一有些失誤的,還是後半句話——因為別說金軍渡河完畢了,就連他們到了汴京城下之時,宋朝都還沒有“議論定”。
朱棣做出總結:“決策乍和乍戰,用人乍賢乍否。怎麼說,稍急則恐懼而無謀,稍緩則為苟且偷安。”最終迎來速亡也是符合邏輯的。
當然,這個用人乍賢乍否,宋徽宗和宋欽宗是否知道自己用的是否是賢臣還不好說。
【既然不打算再立趙氏為君,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就開始著手處理後續。】
【二月初六,完顏晟下詔將趙佶和趙桓貶為庶人。】
【三月初七,完顏晟下詔立宋朝太宰張邦昌為大楚皇帝。】
【而在此之前,二月初一,趙桓已經再度從青城前往金軍之中;初七,太上皇趙佶和太上皇后一同到達青城,鄆王以下三十餘人、諸王妃、公主、都尉等,俱都跟隨前往,金軍按照內侍鄧述提供的宗室名單一一對照;十一日,皇后和皇太子到達青城。】
【三月初十,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開始了最後一輪對於宋朝宗室的搜捕,他們先到宗正寺取出了玉牒簿,按照上面的名冊,挨個點名,關係和趙佶趙桓越近的宗室越是重要。】
【三月二十七日,金軍分出一批先帶著太上皇趙佶北上還朝;四月初一,又帶著趙桓和皇后太子等人北還。】
【至此,完顏晟在位期間,第二次南下攻宋之戰基本結束,北宋自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歷經九帝,一百六十八年,至此終結。】
宋朝,開寶年間。
趙匡胤早知結局,但眼中還是有淚水不受控地湧出。
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九帝一百六十八年……這是他的大宋,是他所建的王朝,打下的天下,就這樣結束了,這樣屈辱地結束。
——即使王朝最終都會迎來滅亡,那大宋如何不能轟轟烈烈,有一個體面的終局?
可偏偏,大宋就是這般滅亡的,這般丟盡臉面,處處都糊里糊塗,愚蠢無能地滅亡了。
其後便是南宋,但那即使是趙宋王朝,也並非是他開國創下的基業了。何況,那個南宋最終被定論為“南宋”,豈不是昭示著他們此後再未能回到現今大宋的國土,未能重返舊地嗎?
一直都是南宋了啊。
趙光美看著兄長,又看了看同樣崩潰的侄子們,覺得不能讓他們繼續揪著這件事一直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