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同樣相當清楚,若是現在都沒有,又何談日後的什麼隱患?而且,國情在此,他並沒有什麼多餘的選擇。所以,皇族後族聯姻的政策,不會改變,地位也不會動搖,在日後依舊會作為大契丹的基本國策之一,被堅定地落實貫徹。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也覺得遼朝這個政策確實有些參考價值。
耶律與蕭深度捆綁,一方是宗室,一方是外戚,且不論某一成員地位高低,總會與另一方結成婚姻;而至關重要的統兵大權,也只允許耶律或蕭來執掌。
而縱觀遼朝的九代帝王,雖然後期出現了好幾次相當關鍵的政治動亂,但那實際上是和君主的個人素質密切相關,並不能全部歸罪於這份制度——只說遼朝能夠迅速從一個部落聯盟轉為草原帝國,並且維持了不短時間的統治,遼朝的相關制度就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其實,朕覺得,大漢也還是很重視各個宗親的,外戚也很重視。”劉徹支著額角道,語氣中充滿認真,讓人一時間覺得他彷彿一片真心。
等到轉念一想,不少人心中就頗感微妙:外戚……陛下您目前確實是挺重視的,日後的情況如何還不好說;但是宗親……現在的宗親們,真的算是非常重視嗎?
若是劉徹知道這些大臣心中所想,必然會覺得自己的心意無人理解,怎麼,朕都專門、特意為他們設定政策了,還不能說是重視嗎?
但劉徹畢竟聽不到,於是他也不會這麼反駁。他只是用眼神安撫了一下衛青和霍去病,隨後思考起了另一句話:“以是而興,亦以是而亡”。
東漢,建武十七年。
光武帝劉秀也在想著這句話。
這說的是遼朝因為採用宗室外戚拱衛皇權的方法,從而獲得興起,最終也還是亡於這一制度,但彷彿又能套用到別的地方。
大漢……外戚新室之患。外戚始終都是他們大漢天子手中的一個重要之牌,輔政、攝政、託孤、拱衛皇權……總之,只要有合適的人選,都可以交與外戚,外戚確實幫了大漢很多。而最終大漢有新室之患。
而他光復的大漢呢?在開國時期不得不與世族做了一些妥協,雖然也由此獲得了安寧和勝利,但是問題卻始終存在。最後他的大漢的結局,雖然不能完全說是歸結於這些世族,但到底也還是有關係。
劉秀只能苦笑。一個制度或者力量,若是因其有益而於開國時定下,那麼等到日後必然難以改變;而若是因無益而被迫妥協,連開國君主都只能妥協,後代子孫又怎能指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彩蛋三:上世獯(xūn)鬻(yù)、獫狁,蕩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遼·耶律洪基)】
【唐媛興媯(guī),塗山翼夏。娀(sōng)贊殷昌,嫄裨周化。秦漢已還,隋唐而下。我國迭隆,其賢相亞。】
【在唐王朝衰亡之後,被中亞、西亞以至更西的諸國人作為中國的代表稱謂的,不是五代十國和北宋的任何一個朝代而是契丹。這個稱謂至少持續了有數百年之久。中亞和西亞的伊斯蘭教各國學人,在十三世紀末……火藥和火器稱作“契丹花”、“契丹火箭”、“契丹火輪”等。直到今天,蘇聯俄羅斯民族的語言和文字當中,也依舊是以契丹來稱呼中國的。(共和·鄧廣銘)】
-
神蹟將“十三世紀末”標註:元朝時期。
-
遼朝,會同元年。
第三個語錄彩蛋,先不說第一段耶律洪基那個糟心玩意兒的話,只看後面兩段,無疑是讓遼朝君臣都欣喜若狂,這種興奮感和喜悅感,甚至要超過看到彩蛋一中對於遼朝領土等方面的誇讚。
而且,不僅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