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二十多天,快到南京的時候,崔蓬就打算換船,她要帶著冬生和春生另換一艘船去寧波。無奈冬生已經被唐縱的無上風采所折服,很快就將崔蓬的計劃告訴了他,當然,這都是唐大都督後來自己給的說法。
船到了南京城之後,唐縱令人去換新鮮的水,又讓僕婦去給崔蓬買胸衣,至於唐大都督自己,他就在崔蓬門口坐著,寸步不離。
崔蓬想從窗戶走,冬生杵在那裡,“公子,你要是跑路,大都督就說他要把春生賣了,你也知道,春生是很笨的,他被賣掉肯定就回不來了......”
唐縱成功分化了崔家三位人士,崔蓬只得接著忍受這位唐大都督的神經質。所幸,南京城到寧波府並不遙遠,而崔蓬對唐縱的忍受眼見的也要到頭了。
在崔蓬踏上南去征途的時候,與此同時,朝鮮一個新的使團正從漢城出發,他們走陸路,先經平壤、義州,越過鴨綠江,然後過山海關到北京。
這一幫人才到鴨綠江的時候,中軍大都督就先於大明朝廷一步知道了這幫朝鮮使團正往北京城而來。
崔蓬和唐縱都不知道這夥朝鮮使團來北京城做甚麼,事實上,他們也不是因為崔家的事情而來,他們僅僅是代表朝鮮國王來請奏事情而已。
正德一年的時候,朝鮮國中宗廢除燕山君,中宗當了國王。這不是一次武力政變,僅僅只是一次王庭內部爭鬥,但整件事情充斥著殘酷的政治清洗。
朝鮮國向北京禮部申請,請求明武宗給予他們的新任國王封號,大明朝廷拒絕冊封中宗。原因是大明朝還沒有調查清楚這次不正規的篡位,於是朝鮮開始申請武宗皇帝給予中宗臨時性的國王封號。
後頭朝鮮國的太后娘娘也向大明朝提出申請,事情拖了一年多,在正德二年的時候,武宗皇帝才正式認可朝鮮國新國王的地位。
大明朝與朝鮮的關係,事實上是,朝鮮國王高度重視大明的冊封,而大明朝利用對方的重視反過來對朝鮮國施加政治和各種影響。
中宗從燕山君手裡取得國王地位並不名正言順,而明武宗對中宗最後的冊封,有部分原因是大明朝要利用朝鮮來剋制女真人,所以大明朝廷容忍了朝鮮國這次內部的非常規政變。
這一回的朝鮮來人其實是想對大明朝申請軍事援助,他們在邊境遭到了女真人的侵犯,但這次的侵犯並不嚴重,只是一些小規模的碰撞,遠遠不值得大明朝出手幫忙。但朝鮮國還是決定告知大明朝廷,他們想透過這次軍事外交知道大明朝的態度,等到女真人的鐵騎真的踏過鴨綠江的時候,大明王朝會不會對朝鮮王朝伸出援手。
嘉靖朝廷的朝鮮國顯然並沒有受到太嚴重的軍事衝擊,真正等到朝鮮國有覆國危機的時候,已經是萬曆十五年之後的事情。
萬曆十八年,日本國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他要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便逼迫朝鮮國對他支援,支援他隨時預備對大明朝展開的軍事行動。
當時的朝鮮國王宣祖知道日本國的企圖之後,大吃一驚,他派遣使臣去日本國勸說豐臣秀吉,並且打聽豐臣秀吉的真正心意。
然後朝鮮國派去日本的使者團之間意見不一致,有人認為豐臣秀吉在虛張聲勢,有人則認為朝鮮國應該做出相應的軍事部署。
朝鮮國去日本歸來的使團內部先產生矛盾,最後他們認為豐臣秀吉只是在虛張聲勢。
等到入侵朝鮮的日本水師登陸釜山的時候,朝鮮國才開始慌忙反擊,但朝鮮精銳部隊被日本人挫敗,而戰敗的訊息傳回漢城的時候,宣祖國王自漢城逃離到平壤,暫時求得安全。
然而朝鮮低估了豐臣秀吉的決心和能力,因為朝鮮內部的鬥爭亦是嚴重,主戰派要求加強邊界軍事戒備,主和派反對,然則在權黨是主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