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間,那難以言喻的巨大差異?
戴按瀾適時地提醒,川軍團是並肩作戰的盟友,而非俯首聽命的下屬,這份實力的傲慢,杜律明選擇了理解與寬容。畢竟,連美國人和英國人,那些高傲的盟友,他們也不得不隱忍相待。
察覺到羅桌英依舊陰沉的臉色,杜律明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幾分嚴厲:“僅憑几句空話,就想讓盟友出手相助,這世道哪有如此便宜之事?美國人讓我們遠征軍出征,尚且要提供軍費和武器,難道川軍團比美國人還強?”
這一番話,既是對羅桌英的提醒,也是對川軍團實力的一種間接肯定。在這片烽火連天的土地上,每一支隊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 在那瞬間,他的兩句話猶如鋒利的刀刃,精準而微妙地將焦點引向了羅桌英。羅桌英的眼眸中彷彿有星辰閃爍,思緒迅速回溯至不久前那場軍火交易的談判。他心中暗自盤算,這或許正是一個扭轉局勢的絕佳契機。
羅桌英猛地挺直了腰板,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正義感:“既然我們是以盟友之名並肩作戰,那麼一切開銷自當明晰。人吃馬喂、槍炮轟鳴,哪一樣不是真金白銀堆砌而成?這些可都是國家的血汗錢,豈能輕易拱手讓人?”他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既巧妙又大膽的提議,“至於出兵的費用嘛,我們不談金錢,只談實物。川軍團的武器裝備精良,不如就以此作為我們出兵的代價,雙方皆大歡喜。即刻擬寫電報,傳達此意。”
然而,對方的回應卻如同冬日寒風,傲慢且無禮,要求他們出兵支援。面對此景,羅桌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回電索要“報酬”,以此彰顯己方的尊嚴與立場。他深知,即便談判破裂,責任也不在己方;而一旦達成協議,不僅能挽回顏面,更能從中謀取實利,真可謂一石二鳥之計。
杜律明,這位深諳人心世故的智者,對羅桌英的心思洞若觀火。他表面上對司令長官的決策讚不絕口,實則暗中佈局,藉故派遣親信追上那位少校,低聲吩咐:“傳達之意不變,仍是要求他們以軍火作為出兵的條件,但言辭務必委婉,不可咄咄逼人。”這便是杜律明的高明之處,他總能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既不失立場,又不得罪任何一方。
然而,這份圓融處世的能力並非杜律明天生具備。回溯往昔,他曾是一個情商堪憂、處世笨拙的年輕人。《從亂世烽煙中崛起》的篇章裡,記錄了他的成長軌跡。黃埔軍校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排長,儘管勤勉盡責,卻因過於嚴苛而人心盡失,最終未能在這條路上走得太遠。
隨後,他轉戰宣傳隊,初時連對民眾演講都顯得生疏笨拙。再後來,他被派往北方,協助國民二軍創辦開封軍校,然而軍校的停辦又讓他再次陷入迷茫。最終,他只得回到老家,在一位大地主的麾下謀求生計,加入了陝西高桂滋的隊伍,開始了另一段人生旅程。這一路走來,杜律明從青澀到圓融,從失敗到成功,他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讓人感慨萬千。 在京城的風雲變幻中,有一位連長,杜律明,他的名字在燈紅酒綠間悄然流傳。他不僅是一位軍人,更是京城風月場所的常客,酒酣耳熱之時,甚至能將整連的軍餉化作賭場上的籌碼,豪賭一場。
恰逢南口大戰烽火連天,杜律明機緣巧合之下,收繳了一批潰軍的槍械。這些槍支彈藥,如同燙手的山芋,引來無數貪婪的目光,價值連城,能換得白花花的銀元無數。然而,上司高桂滋卻不願因此樹敵,責令他將槍械歸還原主。杜律明偏偏是個硬骨頭,拒不執行,最終惹惱了高桂滋,一紙令下,他被撤了職。
失意的杜律明並未因此沉淪,而是踏上了前往武汗的征途,尋找新的機遇。在北伐軍中,他遇到了張治仲,得以重新擔任連長一職。然而,武汗的局勢同樣波詭雲譎,鬥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