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數萬名仍堅守的勇士而言,這希望之光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微不足道。
天際邊,一抹不祥的黑影悄然逼近,牟田口廉也的眼中並無驚訝,敵人的鐵鳥再次張開死亡的羽翼,準備進行無情的轟炸。這一次,連防空警報的悲鳴都被戰爭的喧囂淹沒,或許,那警報器已在昨夜的混亂中遺失或損毀,成為又一個犧牲品。
隨著一聲聲轟鳴,十幾架轟炸機如狂風驟雨般席捲而來,它們迅速定位目標,將一串串死亡的禮物——炸彈,毫不留情地拋向大地。凝固汽油彈一旦觸地,即刻化作熊熊烈焰,將整個區域吞噬於一片火海之中,彷彿地獄之門被猛然推開。
“咦,這竟是螺旋槳飛機?”城牆上,一群記者目睹此景,不禁發出疑惑。他們記憶中的川軍團,總是以新式的噴氣式飛機示人,那如閃電般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而今,這古老的螺旋槳飛機卻成了主角,它們的外形與噴氣式飛機形成了鮮明對比,彷彿是從另一個時代穿越而來。
龍文章,這位傳奇的將領,重新踏上城牆,面對著眾人疑惑的目光,緩緩解釋道:“此乃戰術之變,為求轟炸之效,若僅憑噴氣式轟炸機,恐怕直至深夜亦難完成任務。”眾人聽後,似懂非懂,心中疑惑更甚,難道這螺旋槳飛機竟能更勝一籌?
其實,並非噴氣式飛機不夠高效,而是其適應性更強,即便是臨時修整的簡易跑道,也能讓其翱翔天際。而這,正是螺旋槳飛機所欠缺的。在這座距離仰光不足三十公里的簡易機場上,螺旋槳飛機以其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的出動率,每小時可往返五次。雖然單次載彈量無法與轟六相比,但累積起來,效率卻大大提升。三十架飛機,僅需三小時,四百架次的轟炸,足以讓預定計劃圓滿落幕。
當然,這些廉價且略顯老舊的螺旋槳飛機,之所以能在日軍頭頂耀武揚威,全得益於川軍團已奪取了制空權,日軍的防空力量已近乎枯竭。否則,這樣的行動無異於向敵人空軍獻上活生生的戰績。
記者們恍然大悟,紛紛閉上嘴巴,仰望天空中的飛機,它們如同遷徙的候鳥,一批接一批,投下炸彈後,便振翅高飛,消失在天際。在這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上,它們成為了唯一的希望之光,照亮了無數戰士心中的信念與勇氣。 在那片被命運之輪無情碾過的天空下,下一波悲劇的序曲迅速奏響,彷彿時間被精確到了每十分鐘的脈動。日軍鐵蹄下的半壁城池,遵循著某種殘酷的韻律,逐一被火焰吞噬,繪製出一幅半圓的死亡畫卷,三面合圍,無情地向中心絞殺。
從火海中踉蹌逃出的日軍士兵,如同被命運驅趕的羔羊,被迫向那最後的絕境聚攏。這並非解脫,不過是延緩了死亡的鐘聲,讓他們在烈火的烘烤下,體驗著被世界遺忘的煎熬。每一寸肌膚都感受到了被烤熟前的絕望,空氣裡瀰漫著即將崩潰的喘息。
面前,是兩條通向深淵的道路:要麼靜待燃燒彈如雨點般落下,化為灰燼;要麼衝向那佈滿鐵絲網與冰冷機槍口的川軍團防線,用血肉之軀換取一線生機。在絕望的深淵裡,許多人選擇了後者,踏上了那條不歸之路。
新一輪的“玉碎”衝鋒,如同飛蛾撲火,他們的身軀在機槍的掃射下變得千瘡百孔,炮彈將他們撕扯成碎片,宛如秋日落葉般凋零。而那些被恐懼擊垮的日軍,有的整編制地放下武器,高舉白旗,乞求一線生機。此刻的投降,對他們而言,或許還能換來一個新的身份——川軍團樂於接納的免費礦工,生命得以延續,以另一種形式。
當空軍的轟炸進入尾聲,那些與日軍陣地接壤的前線戰士,也感受到了遠處熱浪的肆虐,如同置身熔爐邊緣。他們大口吞嚥著水分,有的甚至不顧一切地褪去衣衫,裸露著胸膛,與高溫抗爭。緊接著,撤退的命令如及時雨般降臨,他們後撤兩公里,將戰場留給了接下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