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調集過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藤丕和李文壽兩人,怎麼就會突然失期未到,沒能依照作戰計劃行事呢?
要知道,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機會,特別是在這種圍城和解圍的作戰之中。只要解圍的時間早一天,那被圍困的城池的壓力就小一點,士氣就高一點,前來解圍的援軍面臨的困難就小一點——時間越短,圍城的軍隊進行的各種佈置就越薄弱、越不完全;而時間越長,圍城的軍隊的各種佈置也越發堅固、越加完善。
等到時間拖得一長,想要解圍成功所要面臨的難度,就要比之前高出不知多少。更不要說一旦遲遲不能解圍,那被圍困的城池遲早會彈盡糧絕。
李文壽和陳藤丕這兩個主要將領,這兩個曾經率軍進攻央洲朝廷的兩江大營的將領,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事情?所以……究竟這兩路軍隊發生了什麼?
明朝,永樂年間。
對於鶯鶯國國內此時的煩惱和不滿,朱棣也確實非常能夠理解:“是啊,想要在一個地方維持駐軍,每天都要流水一般地花銀子出去……”
要說朱棣本人,那也是一個非常想要在自己打下的地方派駐軍隊維持有效佔領的皇帝;甚至可以說,如果有條件,基本上大部分皇帝都是會想要這麼做的。
那些決定從某些地方撤軍、不在一些地方駐紮軍隊的皇帝,除了極個別的腦子有問題、或者說思路異於常人之外,剩下的那些皇帝們,完全都是因為認為花費抵不上收益、投入抵不上產出,經過種種分析發現這種駐軍完全是在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精力,而並不能獲得什麼收穫,最終,才選擇了撤軍……
雖然,有時候大家會發現,一些地方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收益,但是實際上有一些更重要的收益——並非直接的金錢財富,而是戰略價值,完全不應該從這些地方撤軍;但是有時候吧,國庫確實是沒錢了。
要是有足夠的資金,誰不想要在打下的地方駐守軍隊?
朱棣就很想,他非常想,他特別特別想。同時,他不僅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還儘量地做到了實踐,比如,在北方地區派駐了一部分軍隊,比如,在南洋地區的一些據點派駐了一些人手,比如,在南面某個新獲得的地方派駐了一定時間的軍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只是,看起來,大明並不能夠長期地維持這麼龐大的開支。
【皇帝十年年底十一年年初,太上天平國再度發動瞭解古皖市之圍的軍事行動。這一次,不僅是陳藤丕和李文壽依舊要出戰,就連原本一直負責處理各方面政務的虹謙吉,都不得不帶兵上了戰場。】
【只不過,這一次,太上天平國還是沒能突破瀟軍的各處陣線,沒能成功解了古皖市的困局。】
【而在離開金京出征之前,李文壽還給留守在金京的人下了一道命令:開始儲備糧食吧!】
【作為將領,李文壽對於戰爭各種可能的發展將會帶來的影響都看得非常清楚。】
【如果古皖市的困局成功解除,那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太上天平國成功脫困,又跨過了一關,能夠接著走下去;如果古皖市的困局一直沒能解除,那麼古皖市最終當然會落到瀟軍的手中,而到了那時,金京就必將“不保”!】
【如果情況發展到這個地步,瀟軍開始進逼金京,金京不保的話,那什麼都是虛的,儲備好糧食,不論是進行長期作戰,還是準備保全自身,都是糧食最有價值。】
【那麼,對於古皖市這場戰爭的重要性以及後續影響,李文壽的判斷是不是正確的呢?】
【是的,他的判斷確實是正確的。】
【如果古皖市解圍成功,那麼一切無需多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