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都護張嚴不斷追擊。】
【而宋朝這邊也很快又出現了問題。】
【張嚴追擊西路軍,和其他宋軍約定在鳳翔會師,但是熙河兵馬都監劉惟輔卻沒有遵照約定,而是徑直走了另一條路,且沒有通知張嚴。
完顏婁室發現張嚴的軍隊出現問題後,就帶兵埋伏在張嚴的前進之路上,隨後於五裡坡(陝西鳳翔縣)將張嚴擊殺。】
【四月,完顏婁室帶兵北還。】
東漢,建武十七年。
劉秀已經將金軍三路軍隊的大致過程在輿圖上勾勒了一遍。
畫完,他心中計算了一下,不由感慨:“怎麼這金軍,每次第一次南下都會出現各方面的問題?”沒錯,第一次南下。
之前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第一次南下的時候,就是各自為戰,資訊都不溝通,也虧得是宋朝更加拉垮,才讓金軍在那種作戰狀態下獲得了不算小的好處;
這次宋朝變成南宋之後的第一次南下,金軍怎麼還是在整體戰略戰術部署上出現岔子?然後各條線路上也依舊多多少少出點問題?
這一次南下,看起來確實是金軍佔盡上風,宋朝雖然有擊退金軍的時候,但總體上一直被金軍壓著打——但是,宋朝都變成南宋、趙構都已經心中一直想著南逃了,加上宋朝還是北宋的時候的軍事狀態,金軍佔據大致上的上風不是應該的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結果放在這一次南下中,金軍也沒表現出什麼比佔據大致上風之外的優勢了。
東路軍因為不知名原因,很可能是河北一帶出了問題就緊急撤回;中路軍確實是攻克了不少城池,其中還有數個關鍵要地,但也沒有改變孤軍而下的實質,時間一長就往回撤軍;西路軍看起來也算可以,但實際上也沒有真的達到戰略目的。
怎麼說,轟轟烈烈打了一場,看著也不錯,攻克不少城池、擊敗不少宋軍,但若要從有利的戰略角度來看,也沒有太大收穫。
劉秀心中搖頭,宋朝和金朝在有時候,當真是一對非常匹配的對手啊。
宋朝,開寶年間。
趙匡胤要被大宋的武將風氣氣死了。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開城投降不說了,這就屬於根本不參加作戰,是另一個問題。但是明明參加了作戰,也分配了任務,還約定了路線、地點、時間,怎麼就總有人想著不聽指揮,只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呢?
不聽從指揮,不遵守約定就算了,還不送報訊息,不提醒同袍儘快改變戰術!
這一次金人南下,東路和中路就不說了,西路明明有大好機會能夠很大程度上削弱金軍,讓他們不敢再這麼輕易對大宋動兵,結果呢?完顏婁室都帶著金軍主力回退了,結果就出來個劉惟輔不聽指揮,生生將自己的同袍戰友以及士卒們送了進去。
這見鬼的自作主張的風氣怎麼過了一百多年還是這副樣子!
不是說文臣壓制武將,文人監管軍隊嗎?既然如此,怎麼這些武將還沒有養成一個時時向上彙報軍情、反饋自己計劃的好習慣呢?
這一百多年的風氣是半點沒有得到改善啊。
趙匡胤憤怒不已,他稱帝的當下,武將們就有著這種不良風氣和習慣,但大多時候懼於他本人,大部分人還比較收斂;趙匡胤自己也清楚風氣的扭轉不是一朝一夕,所以也寄希望於後繼君王能夠潛移默化將這股子歪風邪氣消除掉。
誰曾想,到了他一手建立的大宋變成了滅亡的北宋,到了南宋建立,這鬼扯風氣依舊這樣?
【金朝這一次南下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也只能就此而罷。】
【此時,金軍的問題一方面在於他們戰前戰略戰術部署上的失誤,未能做到有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