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人呢?就算有那麼一點,但朕是皇帝,讓君父過的愉快不是臣子的應有之義嗎?
直到這句話——“歷史上著名的義子”?誰?
楊國忠趕緊道:“大約是,”他大腦轉動,回想歷史上那無數個義子,有名的不少啊……等等,神蹟應該是要說安祿山狼子野心,“大約是呂溫侯。”
“……”李隆基沉默,他想說著名的義子有很多,但仔細一想,符合這個情境的,還真是那位呂姓義子。
他咬牙:“朕倒要看看,安祿山能做出什麼事情!”
【天寶十一年十一月,李林甫去世,李隆基任命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
【而擔任了宰相的楊國忠發現,安祿山竟然蔑視、瞧不起自己,分明當時李林甫還擔任宰相時,他完全不是這個態度:“祿山以為神明,每見林甫,雖盛冬亦汗洽。”】
【但楊國忠努力許久,都沒能制服安祿山。】
【於是,楊國忠開始向李隆基進言,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楊國忠說了不止一次,但李隆基始終不信,只當做是兩人不和而已。】
【此時,安祿山已經不只是兩地節度了,他還兼任了河東節度使。】
【但是,雖然楊國忠是出於私心,可他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這也是楊國忠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做得正確的事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是,出於原本對安祿山的信任,加上安祿山敏銳機變、總能做出正確的表現,又讓自己的長子娶了皇太子之女,並留任長安,李隆基對安祿山的信任堅固無比。】
【那麼,安祿山:甲.大好機會,怎能不反
乙.看看情況再說
丙.陛下對我恩重如山,怎能謀反】
李世民壓下自己想要罵人的慾望,他覺得這次的選項就是在嘲諷、不對,是在嘲諷李隆基。
還能選什麼?安祿山那樣子,說他不想反都沒人信,只有李隆基,李隆基不算人。
“安祿山長子娶了皇太子之女又如何?留任長安又如何?”李世民真的想要把李隆基腦子搖一搖,看看能不能搖得清醒一點。
你想想你自己對待兒子孫子的態度!你為什麼會覺得安祿山就會為了長子安安分分?倘若有機會,一個兒子又算什麼?
你平時不是提防兒子們提防的緊嗎?這時候,怎麼就想不起來這個傳統了!
宋朝,開寶元年。
“這還真是楊國忠難得做對的一件事。”趙德昭感慨,雖然出發點完全是為了私心、根本不是為了安祿山真的要造反,但誤打誤撞,楊國忠還真是說對了。
只是,除了這件事,楊國忠基本就沒有做過什麼對的事情。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宣稱要討伐逆賊楊國忠,麾下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
【當時唐朝內部承平日久,民不知戰,在安祿山揮兵而下時,不少地方迅速被攻克。加之當時唐朝的兵力情況為“外重內輕”,精銳盡皆戍守邊疆,因而各州縣更無力抵擋安祿山的兵鋒。】
【李隆基起初還不願相信,過了幾日才承認安祿山造反,開始處理此事。】
【他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討伐安祿山。】
李靖道:“此時最好的辦法還是堅守要塞關隘,等待安祿山兵疲、軍心動盪,也等待邊關精銳士卒回援。”
畢竟,此時大唐外重內輕,有多少真正能夠作戰的精兵還不知道,但八成是要就地徵兵——但國內久不見戰爭,百姓還有多少關於如何戰鬥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