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文治天下(3 / 4)

加知制誥,趙光義的宰執中有七個都是從翰林學士升任的。

同時,縱觀趙光義整個在位期間,宰相九人,全部是文官,有科舉出身者六人;正副樞密使三十五人,文官出身的有二十一人,佔百分之六十;參知政事十八人,全部是文官。】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略略皺眉:“讀書是件好事,確實應該多讀書,扶持文臣力量也沒什麼,畢竟武將驕橫之風尚未消除,文臣需要有力量與他們相抗衡。”他頓了頓,“但是,對於文官給了這麼大的傾向,是否有些過了?”

以文馭武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前就罵過一輪了,這時就算了。但宰相、樞密使、參知政事的人選上,也對文官這麼傾斜,有些過頭了吧?

朕知道你是形成了文官治理系統,但看到你形成的過程,果然還是不爽。

唐朝,貞觀三年。

感到不太妙的不只有趙匡胤,唐朝的諸位君臣也是如此。

“這文武力量對比,失衡了吧?”尉遲敬德有些鬱悶道,況且看起來,宋朝的文武官員、文人武人好像相當涇渭分明,不像他們唐朝和再往前的時候,有時候好像分的沒有那麼開。

此時,長孫無忌突然不知道怎麼的想到了之前那個“東華門唱名”一話的兩個主人公:“那先前那個狄青,不會是個武將吧?或者說,還是一個頗有些功勞的武將?”

“……”他這麼一說,眾人一想,還真的很有可能!

那句話就是對什麼是“好兒”的註解,韓琦——是個文官說東華門唱名才能算好兒,那他為什麼要對狄青說這句話?八成是因為狄青對好兒的註解不同。

那麼在宋朝這麼個文武涇渭分明、又嚴重崇文抑武的環境下,對好兒的註解還能有什麼不同呢?只能是文武分歧了。

尉遲敬德更鬱悶了:“重臣宰執們都沒有武將的份,連好兒,都不能算武將武人了……”

【當然,這些是官場上面的舉措,除了這些,趙光義在搞文化上也頗為努力。】

【太平興國九年,趙光義命令三館將現存藏書與唐代《開元四部書目》進行核對,將闕目公佈中外,凡獻書三百卷以上者,酌情授官或另行安排。】

【至道元年,趙光義又專程派人前往江南、兩浙購求圖書。】

【這些舉措都帶動了宋朝重視書籍的風潮,推動了藏書、讀書的盛行,也對後世的文化傳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時,趙光義在位期間,還編纂了《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三部書,後來與《冊府元龜》並稱為“宋朝四大書”。】

【除此之外,趙光義在位期間還編纂了醫學類書《神醫普救方》一千卷、《太平聖惠方》一百卷、《雍熙廣韻》一百卷、《太平寰宇記》二百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也是趙光義心中“文德致治”的體現,是他所治理的“太平盛世”的一部分。】

宋朝,淳化四年。

趙光義聽的心滿意足,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得到了肯定。沒錯,這些就是他的以文德治理天下的表現,也是他的文德帶來的太平盛世的體現!

宋朝四大書,他的就有三部,這些都是他的文治功績啊!

群臣恭賀:“官家以明繼聖,而能廣文之聲,卒其成功,乃大一統。於時北自常、碣,南極嶺表,東際海岱,西接洮、隴,宋之威德,斯為盛矣!”

“官家閔農考績,講學勸諫,彬彬至治,成康文景,亦曷尚茲?”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聽完還是點了點頭,別的雖然不行,但趙光義在文治方面確實做得不錯。宋朝的文治也確實有他的一份功勞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