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已經推斷出了後果,而後續神蹟講述的皇位更迭的具體情形,則是讓他將對於後果的嚴重性判斷不斷加重。
本來換皇帝過於頻繁,後果就已經可想而知;而大元換皇帝的經過,又大多是這樣的不體面,所造成的的動盪和影響必然會更深……
但是,總體而言,忽必烈發現,自己想的還是太好了——他確實沒有預料到圖帖睦爾登基之後,大元的情況會變得如此惡劣,更在於,大元軍隊的戰鬥力下滑這樣嚴重……
過了半晌,他才把目光投向了新出現的選項中。而這一看,讓他原本就已經涼透了的心更涼了。
繼承皇位的三個人選,一個是圖帖睦爾的兒子,還不是長子,剩下兩個都是和世?的兒子……這是怎麼說?皇位傳承又得來上幾次鬥爭才行?父輩中出了那樣的亂子,結果到了子輩還沒有結束,還得再來糾纏上幾次?
他痛苦閉目。而且,已知圖帖睦爾駕崩的時候,是二十九歲,和世?暴亡的年齡是三十歲,兩人相差了也就是四歲左右;而他們兩人都是這樣的年歲死的,他們倆各自的兒子,現如今又能有多大?
如果是圖帖睦爾的兒子,那麼必然逃不過一個幼帝的結果——作為幼帝,如何能夠統領朝局,治理天下?特別是,大元還已經走到了這樣的風雨飄搖的局面,若是幼帝登基,地方上必然混亂加劇;
如果是和世?的兒子,那同樣也是一個幼帝——如果是他的長子,可能能有個十歲多點,但這同樣也是幼帝。況且,和世?的兒子登基,必然會在朝中引動又一輪的血雨腥風、朝堂清洗,這對於大元而言也同樣不是什麼好事。
但,對於這三個人選,忽必烈也判斷不出來哪一項是正確的。因此……
【甲】
【選項錯誤】
嗯?居然不是圖帖睦爾的兒子登基?是朝中又出了什麼大變故?
【乙】
【選項錯誤】
……也不是和世?的長子,這是有人想要扶持一個幼主,以便自己獨攬大權?
【丙】
大蒙古國,太祖年間。
一直以來都存在於成吉思汗心中,但卻並不十分明晰的憂慮,在彩蛋中被徹底明確了。
那就是,大蒙古國,蒙古勇士們,他的子孫後代們,在征戰之後,該如何適應在中原地區的生活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成吉思汗並不懷疑日後的大蒙古國可以將疆域擴充套件至整個中原、延展到遙遠的西方,但是,在中原這樣的農耕地帶上,蒙古應當如何適應和應對是一個關鍵問題。
蒙古一直都在草原上生活和戰鬥,在之前也並沒有建立過這樣的帝國,自然也沒有什麼適合在中原地區的國家所用的制度,也就是說,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但是,又不是完全的從零開始。
到底,蒙古是有著自己本身的傳統制度和習慣法的,這就稱不上完全的從零開始,而有了基礎的東西,想要進行全新的改動,就相當困難;但是他們又沒有任何合適的先例可供借鑑,這自然也就是從零開始。
而這數代的帝位更迭,成吉思汗只能說是明確了一件事:先前存在他心中若有若無的擔憂,果然成真了,還是一種極為慘烈的方式。
他的子孫後代們,大蒙古國,顯然在適應中原地區的生活這件事情上,做的並不好。
“我的子孫們將穿繡金的衣,食佳餚,乘駿馬,擁美婦,而不想這些享受是什麼人給他們的。”他在一眾貴族的靜默中,說了這麼一句話。
【下一任的皇帝,是和世?的次子,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這個決議,或者說這個決議的一部分,實際上是圖帖睦爾的決定——他臨終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