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崇德六年三月,洪承疇帶著大軍出發前往錦州,但他依舊不打算直接與清軍交戰,於是選擇先駐紮在了寧遠。】
【當然,在到了寧遠之後,他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他還是小規模地派兵與清軍交戰,以期能夠試探出清軍的作戰水平、相關弱點等情報;而清軍方面,面對明朝的十餘萬大軍來襲,也沒有貿然進攻,也在進行試探性進攻,並且從多方面探查情報。】
【就在雙方互相試探,互相查詢情報的時候,清朝內部沒有什麼大問題——因為這一舉措基本符合皇太極的想法和計劃;明朝內部就不一樣了。】
【此時的兵部尚書,叫做陳新甲。陳新甲此人呢,同樣是科舉出身,不過不是進士,而是舉人。崇禎十一年,受到了一個叫做楊嗣昌的人——是的,就是之前那個楊嗣昌——的推薦,成為了兵部右侍郎;等到崇禎十三年,成為了兵部尚書。】
【換言之,他成為兵部尚書的時間並不長。當然,明思宗時期,兵部尚書的生命都不是很長。】
【而楊嗣昌此人,在崇禎十四年正月,因為鎮壓內部農民起義不力——張獻忠攻下了襄陽,殺掉了襄王朱翊銘。聽聞這一噩耗之後,本就重病的楊嗣昌一命嗚呼,不過,也有人說他是自殺身亡。】
【但不論如何,楊嗣昌死了,對於陳新甲的心理影響並不算小。畢竟,楊嗣昌作為一個難得的備受明思宗信重的大臣,在這時候也死了,足以影響其他大臣的內心;同時,鑑於兵部尚書這一職位在明思宗在位期間的高損耗率,陳新甲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後路問題。】
【而不管是出於對自己日後遭遇的考慮,還是真的也想要消滅清朝,總之,陳新甲開始催促洪承疇儘快作戰了。更不要說,明朝此時還有一個現實因素卡在那裡:糧草。】
【因此,陳新甲直接催促洪承疇速戰速決,同時也勸說明思宗同意自己的建議。】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緩緩運氣,和祖皇陵被放火破壞比起來,幾個親王郡王之類的被殺,完全算不上什麼了——那當然是他的子孫,但那也已經是不知道多少代之後的子孫了。
因此,他乾脆略過了這一話題,轉向了催促洪承疇速戰速決的事情上:“所以,這個陳新甲為了自己的日後,便不顧大明的日後,要讓洪承疇速戰速決?”他又轉了一下頭,“然後,朱由檢就又同意了這個陳新甲的建議?”
他忍了又忍,沒有罵出之前就已經罵過的一句話,那就是:朱由檢到底是在幹什麼!
他殺大臣,那是嘩嘩地殺——起碼涉及到邊事的大臣是這樣;而面對實實在在需要他做決定的、事關大明生死存亡的事情,他又這麼願意聽從大臣的諫言了?
不對,他明明是一直都很原因聽從大臣的諫言,比如之前要殺一些將領的時候,朝中大臣也一直上疏表示此人罪惡滔天……
想到這裡,朱元璋沒有忍住:“他到底是怎麼想的?腦袋是怎麼用的?”
我朱元璋雖然也是嘩嘩地殺大臣,也很願意聽從大臣的諫言,但是我知道什麼時候究竟應當怎麼去做啊。
【明思宗原本是決定按照洪承疇的說法,緩緩圖之的;但是現在,他又被陳新甲說動了。】
【於是,他下令,讓洪承疇儘快進軍,以解錦州之圍。】
【當然,在這之中,皇太極也出了一份力——倒不是直接在朝中放了間諜,而是不斷地散播流言。在包圍錦州的同時,皇太極一直沒忘了這一曾經起到了不少作用的好方法,他不斷地派人宣揚清軍將要重演一次入圍明朝京畿之地的事情,又說清軍將要從海上繞過山海關、進攻明朝。】
【這些流言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作為對清軍並沒有非常有效的情報系統的明朝內部,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