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是對於整體的水平要求很高。”趙光美道,不是說一丁點可能都沒有,但是若是選擇北上,顯然就要做好充分準備、各路兵馬和後勤等各個方面都要配合良好才行。否則,大宋還是應該先好好地做好已有邊境上的防禦準備才是。
【趙昀親政後勵精圖治,一心想要辦出什麼功業;而原本被史彌遠信任看好的鄭清之,此時也躊躇滿志,一心想著以天下為己任,招攬賢才。】
【而趙昀提拔起來的新人們,其中也有一些想要趁勢建功立業,好穩固自己的地位,壯大自己的聲勢。】
【於是,趙範和趙葵幾人就上疏,提議要趁著這個機會,“撫定中原、堅守黃河、佔據潼關、收復三京”——三京,就是原先宋朝、也就是北宋的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陽)和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
【幾人認為這個打算相當可行,一來金朝滅亡,二來蒙古軍北撤、又剛剛打完一場大戰,三來宋朝先前還參與了滅金戰役,又本來就能夠擁有河南南部的土地。
再有,佔領河南領土、收復三京後,宋朝就能像原本的金朝一樣,以黃河為防線,加上潼關等雄關據守,足以把蒙古攔在黃河以北。】
【趙昀看到這一上書後,相當心動,準確地講,心動的無以復加。】
【不只是他自己本身想要創下功業的渴望,還有他想要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威望、壓制史彌遠遺留勢力的需求。】
【而擔任宰相的鄭清之也全力支援這一計劃,給趙昀以堅定支援。】
遼朝,會同年間。
看到了一幕幕蒙古征戰四方的場景後,耶律德光也對北面這一些尚且零散弱小的部族提高了警惕。
此時,他看著趙昀等人的打算,不由覺得又一次開了眼界——為什麼宋這個國家總能讓他屢屢開眼界?
“金國確實是有段時間依靠黃河和潼關為防線的,”他感慨,“可金國最後不也還是滅亡了嗎?”黃河和潼關,最終半點作用都沒有起到。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宋國的這一打算實在是異想天開,蒙古軍確實是大量北撤且在先前有過大型戰役,但一是留在這裡的兩支蒙古軍也不算好惹,二是以蒙古軍的風格,連續作戰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這件事就沒有人反對嗎?”有遼朝貴族疑惑道,這麼不靠譜的計劃,宋國總該有些真正認識到時局情況的人會反對吧,最後還能讓趙昀真的下了命令?
“那些沒什麼用,畢竟趙昀到底是皇帝,又有鄭清之等人的支援。”耶律德光並不覺得反對的人能真正阻止趙昀,“倒是這個鄭清之……”他究竟是腦子真的糊了,還是說為了其他目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宋朝有沒有人反對?】
【當然有,而且很多,特別是真的在一線實地經營過的大臣更是紛紛反對。】
【喬行簡當即上疏:“臣不憂出師之無功,而憂事力之不可繼。有功而至於不可繼,則其憂始深矣。夫自古英君,必先治內而後治外……”您剛剛親政不久,內政搞好了嗎?】
【隨後又道:“自古英君,規恢進取,必須選將練兵,豐財足食,然後舉事。”興兵動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需要選兵練兵、有優秀的將領,又做好了後勤保障,才能說要不要舉兵。
“今邊面遼闊,出師非止一途,陛下之將,足當一面者幾人?勇而能鬥者幾人?智而善謀者幾人?非屈指得二三十輩,恐不足以備驅馳。”
“陛下之兵,能戰者幾萬?分道而趣京、洛者幾萬?留屯而守淮、襄者幾萬?非按籍得二三十萬眾,恐不足以事進取。”】
【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而上述也還只是人手方面。喬行簡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