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百家、以及六國餘孽的事情了。”他冷淡地宣佈了接下來朝會的議題。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先與眾人決定了火器研發的優先地位,又開始思考科舉的事情。
科舉並不新鮮,隋文帝楊堅在位時期就已經草創,煬帝雖然不幹人事,但這件事上還算有所作為。
而李世民本人也對科舉極有興趣,哪怕神蹟不出現,他也要對科舉進行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的,神蹟的出現,則是讓他更加堅定罷了。況且,自從他登基,就已經開始嘗試使用科舉納仕。
瞧出他的心思,杜如晦搖頭道:“陛下,此時天下初定,又兼之要與突厥作戰,對科舉的改革可以暫緩,以免動搖人心。”他沒有明說,但大家都清楚他的意思——先搞完外面,再來動內部的事情,免得那些世家在這個節骨眼上鬧么蛾子!就算動搖不了什麼,也終究麻煩。
況且,此次對突厥作戰,他們都有信心。待到大勝歸來,陛下聲望更上一層樓,動起手來也就更加從容。
李世民同意這個意見,不過,暫緩是暫緩,討論方針現在卻是可以的。
武德九年。
與貞觀三年君臣相得、其樂融融不同,此時的朝堂中滿是刀光劍影。
所有人都在思考唐朝的太宗會是誰,已經站隊的人為了自己的主公衝鋒陷陣,想要搶在對手之前奪得桂冠。
明朝,洪武十三年。
神蹟消失後,朱元璋第一件事還是囑咐朱標:“標兒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平日不可太過勞累,有不適的地方就及時看太醫……”
朱標含笑應是。
朱元璋轉頭對朱棣說道:“老四,你先留在宮裡面,就藩的事情等等再說。咱先把你二哥三哥也叫回來。”
見朱棣也點頭應了,他又轉向大臣們。
首先是武將:“你們也要保重身體,日後咱大明有許多地方都需要你們。”不等武將們眼含熱淚激動應是,他又訓道,“還有你們家的子孫,都要好好教導,還要讓他們實地體驗體驗,免得不是荒唐紈絝、就是紙上談兵,敗了家業。”
將領們知道他是想日後依舊能有合格的將領征戰四方,而不至於需要指望皇帝自己親自上陣,也都認真領命,紛紛暗自決定回去就把兒孫扔到最近正經作戰的隊伍裡去鍛鍊一番。
接下來是文官:“你們的功勞,咱都知道,你們是什麼人,咱也清楚。”先誇一句,讓他們心裡有底,又道,“咱也知道你們有些人和那些江浙的酸腐們有交情,咱也不讓你們為難,你們就向他們傳達一下咱的意思,要不好好為大明做貢獻——當然,不是那種一死了之的貢獻,要不就讓咱提前幫他們為大明盡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文官們也都諾諾應是,畢竟萬歲沒把他們算進去,看樣子處理那些人的時候也不會牽連他們,這就很好了。但委屈還是有的——神蹟都說了太祖有那麼多制度不合理,這大明的問題怎麼就全落到我們文官頭上了?沒有我們,你怎麼治理天下?!
只不過他們明白,自己不能和萬歲搞什麼爭辯。在你說服他之前,他就會先在物理上說服你。
永樂十六年。
朱棣看著朱高熾和朱瞻基:“你們兩個去吧,回去反省反省,寫寫感悟,讓俺看看你們這些年到底學了些什麼。”
等二人離去後,他吩咐內侍:“去,把在京的二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還有勳貴們給俺叫進宮來,特別是跟著靖難的那幾位。內閣的那幾個也叫過來。”
這個內侍領命離去,他又對另一個內侍道:“把有出海經驗的、還有跟俺一起靖難的宦官也都叫過來。”
宋朝。
趙匡胤暫時沒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