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者,他們都想要參與到央洲和鶯鶯國的這場大事之中;但是,礙於西國本土最初的命令,他們也並沒有什麼權力去直接參戰,也沒有多餘的兵力去達成這一想法。】
【同時,比起鶯鶯國,央洲又顯然是個更好捏的軟柿子。】
【於是,在與央洲官員見面之後,塞爾維耶表示,建議央洲方面立刻向鶯鶯國求和,並且還要往西國派遣使團。】
【只不過,雖然兩人一心想要參與到大事之中,但是他們始終都慢了一步,且鶯鶯國艦隊對於他們也不怎麼願意搭理;同時,這兩人彼此之間又有權力鬥爭的激烈矛盾。】
【直到金京條約簽訂後,塞爾維耶便向西國本土的海軍部彙報,表示這時候應該出兵佔領央洲的兩個大型島嶼,因為“讓央洲人感到敬畏的是火炮,而透過外交手段的話,見效太慢了。”】
【西國政府收到訊息後,並沒有派出艦船,不過,還是重新派出了一名使節,名叫拉第芒冬,由他來負責與央洲的外交工作。】
【但是,拉第芒冬依舊不是全權代表,負責的事項也依舊不是簽訂條約,而是簡單的通商等問題。簡英在與鶯鶯國簽訂了二山門條約之後,會見的西國代表便是他,並且向他宣佈了西國享有與鶯鶯國同等的通商權力——這是皇恩,並非條約。】
明朝,永樂年間。
朱瞻基在見識過幾個外國的談判情況之後,難得的有些茫然:“這西國,怎麼感覺有點混亂呢?”
都已經是派了兩個大臣前來央洲了,然後結果第一個代表還不能擁有相關的權力,還需要和一個軍艦的艦長爭權奪利、勾心鬥角,而且不僅是私下裡,就連在正事兒上也是這樣——雖然這兩人都是上校吧,但是現在他們的權力範圍完全不同啊!
所以,西國的權力架構到底是什麼樣的,怎麼能搞出這種事情來?
而後面的那一個代表,也還不是全權代表,也不是奔著簽訂條約來,這倒沒什麼,但是看起來,這個代表也沒有完全擺脫了權力爭鬥的問題……
不得不說,西國的這麼個情況,著實是讓朱瞻基開了眼界,也讓他對於西國,乃至鶯鶯國和咪國等其他國家有了新的認識,這種認識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算是祛魅了。
——西國,鶯鶯國還有咪國,包括其他國家,內部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彼此扯後腿,也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絕對的差別。並不是說這些個國家已經成功解決了權力鬥爭,乃至因為爭鬥而影響到正事兒的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認知顯然是能夠讓人寬心一點的,朱瞻基想,就是不知道央洲當時接觸西國的那些官員們有沒有看出來這些問題,並且根據這些情況有所判斷。
朱棣當然也看到了這點,不過他對於讓西尼和塞爾維耶兩人的行為十分不能理解:“既然西國方面給出的命令只是旁觀並且蒐集情報,為什麼這兩人還有膽子想要參與到事件之中去?”難道是他們的官府和國王就是這麼搞的?
讓西尼和塞爾維耶最終沒有參與進去的原因可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膽子,不想參與,而是因為確實總是沒有把握好機會,加上鶯鶯國艦隊也不願意配合他們。
所以,這兩人是怎麼有把握,敢於參與其中的?
是他們在西國國內有強力的後臺?還是因為他們自覺能夠做出成功的結果,給西國帶來巨大利益?……
不,單單是這樣都不夠,如果按照大明,甚至是央洲的規矩來講,不管怎麼說,無令行事甚至是違令行事,都是會收到處罰的。他們這麼做取得的成果的有利與否,起到的作用在於處罰的時候是加重還是減輕。
——所以,果然還是因為西國架構,或者說對這種事的態度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