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軍已達一百二十萬人,僅基本開支——如果朝廷全額供給的話——就需白銀兩千萬兩。】
【而從朝廷邊軍軍餉供給所需上來講,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為五萬兩,神宗萬曆元年(1573)增至二百八十萬兩,萬曆十四年(1586)又增至三百六十萬兩。】
【當然,這樣邊軍軍餉所需迅速增加的原因很多,包括空餉、增長的軍官數量、邊關糧價上漲、明朝整體物價上漲、朝中貪汙腐敗……等等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不論如何,軍費日漸上漲造就的後果,就是朝廷的負擔日漸沉重。】
【同時,朝廷本身的收入也並不能追的上這樣的上漲速度。】
【為此,明朝開始加徵稅收——當然,原因也不只是為了邊軍軍餉。】
【但效果並不理想。同時,邊軍的軍餉依舊在逐年上漲,且邊關的糧價也在持續上漲——從 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到神宗萬曆四十八年(1620)的百年間,糧價翻了一倍;從萬曆四十八年到十六任皇帝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又上漲了百分之二十。】
【而軍餉難以負擔,又存在大量吃空餉、士卒缺少訓練、軍官濫竽充數的情況下,邊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至於明朝的整體情況,從衛所制度這一個制度就可以反映一二。】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想起當初明太宗的意氣風發的故事,再看看如今的這樣一個明朝,只能惋惜又嘆息:“走到這一步,已經算是迴天無力了。”
僅僅一個衛所制度,這樣一個對於國防至關重要的衛所制度,都已經糜爛至此,而明朝的朝廷、皇帝也沒有對此進行什麼有效的治理和改善,而是在加徵賦稅——那麼,整個明朝的朝廷、裡裡外外的各地官府,又會是什麼樣子?
這是一個不需要怎麼思考就能得出答案的問題。
確實如神蹟所言,只從這個衛所制度,就能夠完全得出結論了。
這麼長的時間,從第八位皇帝在位後期開始,一直到第十六任皇帝,不論皇帝們是否有對邊關的衛所制度做出過什麼努力和調整,最終的結果還是,衛所制度不斷腐化。
換言之,衛所制度並非一下子出現的巨大問題,而是不斷地、持續地腐爛,那明朝的這麼多任皇帝,真的沒有一個看出來不對然後想要進行改變的嗎?
李世民認為,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一個發現的皇帝都沒有,或者發現了也沒想著改善,那麼明朝還是早點完蛋算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如果皇帝發現了,嘗試了,最終沒有效果,那又是為什麼?是他們決心不夠,只是淺淺一試?還是努力了最終卻也無效?
更別說,裡面還有個廟號是“武宗”的皇帝。
他沉默地看著明朝的腐朽,從中,他感受到了一種與大唐並不完全相同的情況。
大唐是怎麼衰亡的呢?是急轉直下。但,其中也還是有著皇帝昏庸享樂、親近奸臣、有才之人得不到重視無力施為……等方面的因素。
而明朝呢?明朝不似大唐這樣的急轉直下,但是如明朝這樣的緩緩衰亡,同樣讓人心驚膽戰。因為,它已經徹底腐朽掉了。在朝堂上袞袞諸公,在地方官府衙門,在邊關衛所……
走到這一步,當真是無力迴天啊。
明朝,洪武年間。
若說誰受得刺激最大,那當然是一手建立了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
他一向健壯的身體,此時都彷彿感到了虛弱無力,以及渾身上下遍佈的怒火:“衛所制度,衛所制度!朕創立的衛所制度,是讓他們這麼執行的嗎!”
他之所以創立這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