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竇建德十餘萬人的援兵,唐軍中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皆建議李世民暫時退兵到谷州(河南光山縣),看看情況再做決定。他們認為,竇建德這麼一來,唐軍很容易陷入腹背受敵的情況,不若先退出這個可能會被包圍的地方。】
【而李世積的副將郭孝恪則認為王世充已經不足為慮,正好“據武牢之險以拒之,伺間而動”,消滅竇建德。】
【李世民同樣想打,他贊同郭孝恪的觀點,並認為王世充糧食斷絕,已經內外離心,唐軍完全可以“坐收其敝”;而竇建德“將驕卒惰”,只要唐軍據守虎牢關,必然能夠攻破賊軍。
但是,必須要守住虎牢關!要是虎牢關失守,這些州縣必定會紛紛投降,而等竇建德和王世充合兵,唐軍才是真正的無計可施。】
【見李世民心意已決,屈突通又請求先停止對洛陽的圍攻,解除圍城,到旁邊駐守,等待洛陽城自行崩潰。】
宋朝,開寶元年。
趙光美難得與唐軍將領、就是蕭瑀、屈突通他們感同身受:“其實吧,突然聽到竇建德帶領十萬大軍來援王世充,而且已經到了虎牢關下,自己這邊又多日圍攻洛陽而未果——雖然王世充也要堅持不住了、士卒疲敝,我想到的第一個要做的大約也是先帶兵退守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雖然他接下來再想想大約能夠想到據守虎牢關,但耐不住心慌啊。
“所以才說唐太宗的雄才偉略。”趙德昭認真道,但他不覺得蕭瑀這些人建議先撤軍是沒有想到去據守虎牢,“蕭瑀等將領未必想不到拒收虎牢、伺機而動,但他們不願意冒這個險罷了,何況,還是那個關中繫有功勞有退路的問題,郭孝恪和後面的薛收不也認為應當守虎牢嗎?”
“那倒是。”趙光美同意這一點。將領們分屬不同派系、對同一功勞和冒險的看法不同,大宋這樣的事兒可不少。
“屈突通等人擔心圍攻洛陽失敗,所以才會建議先解除包圍……”趙匡胤悠悠嘆了一口氣,“他們大概以為,唐太宗為了守住虎牢關,會帶走相當一部分士卒。”
這倒是真的,誰能想到李世民居然帶著那麼一點人就跑去虎牢關了!
漢朝初年。
聯想自己當時在成皋城守城的時候,劉邦認為,李世民不一定會帶太多人前往虎牢關,畢竟,守虎牢關的關鍵還是一個“守”!只要能夠守住,那就沒有問題,堅持到洛陽崩潰投降,唐軍也就解放出來了。
像他當年,成皋城的守軍人數其實不算太多,起碼沒有項羽的人數多,但就是成功守住了成皋城、牽制住了楚軍。
像李世民這次,帶的人馬其實也不用過多,但也確實需要考慮一下。
他挑了挑眉:“你們說,這唐太宗這次會不會又來個奇襲,再守在虎牢關消耗竇建德?”
【對於這個想法,李世民當然沒有答應,於是唐軍繼續包圍洛陽城。】
【而既然要留一部分唐軍包圍洛陽,要走一部分唐軍據守虎牢,那究竟該怎麼分配兵力呢?兩支隊伍又由誰來總管?】
【兩隊大軍由誰帶領還是比較好說的,李世民自己必然會前往虎牢關,而唐軍此時除了李世民外,還有一個人在,那就是李淵的四子齊王李元吉,讓李元吉來做這個總領人、屈突通他們輔助就可以了。】
【那兵力又該怎麼劃分呢?】
【在這裡,李世民做了一個決定:他親自帶了三千五百騎兵奔赴虎牢關。】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有些迷茫,他看向了他的兩位帝國將領:“三千五百騎兵?這夠嗎?”
按照廣大人士對作戰的樸素認知,想要保證守住城池和關隘,守城方的人數可以比攻城方要少,但也要保證一定的數量。而此時,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