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道理:“要是西夏那麼好打,朕怎麼還會讓他在那裡自立稱帝?”就是因為不好打啊!
定難五州那塊地方,本來就是一個關鍵要地,進可攻退可守,當地的民風還頗為彪悍,也正是因此才能在唐末的混亂中保有一席之地,也正因此自己才沒能控制住。
看看,這號稱一統草原的蒙古人都用了二十三年才打下來一個西夏,二十三年啊!
這還不是那種一直拖著拖垮西夏,還進行了五次大規模征戰,五次!蒙古人倒是可以騎馬,可以就地徵糧,既省時間,又能省卻一大部分的糧草花費,但是大宋可不能這麼做。
這麼想著,趙光義對西夏的獨立就越發心安理得起來。
宋朝,開寶年間。
趙德芳覺得這和西夏這些年的發展也有關係:“西夏只要不蠢,就定然會不斷加強防守,而且到了這時候,他們立國也有……二百年了吧?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他們發展自身,建設城池了。”
不說別的,這麼長的時間下來,就算大宋在後來變成了一個堅決不打仗的鬼樣子,西夏也總該和大宋、遼金之間有過交鋒,所處的環境並不能算作是絕對和平的,因此他們的防守也應該有點水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德昭點頭:“是啊,不過既然如此,連西夏都能堅持二十三年,那我大宋也勢必不會是那麼好攻克的!”
連西夏都能堅持二十三年,大宋難道就不能堅持更久?這又不是讓他們出去作戰,就是防守作戰,以大宋的城池建設和軍隊軍械建設,怎麼著也能讓蒙古人體會一下長期作戰。
“不過,二十一年還有一次大規模征戰,成吉思汗是親征還是派遣將領?”
趙光美一算年齡,脫口而出:“肯定是派遣將領啊!”說完後,突然又有些猶豫,畢竟這遊牧民族好像確實是親征的時候很多,但他還是覺得以成吉思汗這時候的年齡不應當親征,“畢竟蒙古看起來也不缺少將領。”
大蒙古國,太祖年間。
這時候,成吉思汗已經發動了三次對於西夏的征伐了,這一次雖然也沒能徹底打下來這個地方,但已經迫使西夏求和,附蒙攻金,年年納貢。
此時知道他們大蒙古國和西夏的糾葛居然還要一直持續到二十二年,有些王公將領不由有些躁動起來——他們承認,西夏在守城方面確實是有些心得,但是也不過如此,這一次不就求和了嗎?怎麼能一直到二十二年才拿下?
成吉思汗倒沒覺得這提前被告知的時間跨度有什麼大問題,左右何時征討都是依照他的心意和決斷而來:“西夏的守城方式,確實值得學習一二,畢竟西夏結束了,還有金國和宋國。”
金國現在倒是因為內亂和腐朽而衰弱下去,攻打起來也不是如何困難,但是再往南的宋國,可能就會有點不同。提前瞭解學習一下這些中原人習慣的防守方式也不是什麼壞事。
見眾人都將他的話聽了進去,他才說到了自己要說的重點:“既然西夏已經求和,稱臣納貢,我又如何是一個不講信用的人?”
木華黎明白了問題所在:“是西夏背叛了大汗,背叛了大蒙古國!”
【在這二十三年間,成吉思汗帶著蒙古大軍主要進行了兩方面作戰。】
【一方面,就是南下攻金。太祖三年,金章宗駕崩,衛紹王登基,成吉思汗清楚衛紹王的無能庸碌,對待金朝的旨意並不跪下受詔;而衛紹王因此開始對蒙古產生不滿。】
【成吉思汗得到訊息後,便打算搶先出手,直接攻打金朝——太祖六年,他便以替被金朝釘死在木驢上的祖先俺巴孩汗等首領復仇為理由,親率大軍攻金。】
【窩闊臺也和他的兩個兄長朮赤、察合臺,弟弟拖雷一起參與了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