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的,則是龐大的同姓諸侯王團體。
在最初,他們確實幫助了劉恆進行制衡,但伴隨著劉恆的寬容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同姓諸侯王們的力量越發龐大,且由於諸王成年、朝廷所派的太傅又多有年事已高、告老還鄉的情形,同姓諸侯王們越發難以控制。】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贊同,那些同姓諸侯王們的胃口一日大過一日,野心都要直接蹦到明面上了,這不是嚴重威脅,什麼才是?
就以他父皇在位期間的七國之亂來說,總有人藉此指責劉啟刻薄管恩、不顧親情、挑起戰爭,但七國之亂真的只是因為劉啟的削藩政策嗎?
怎麼可能!
就以為首的吳國為例,他們四處進行賄賂,讓中央朝臣給他們打掩護;在封地上又鑄造銅錢、販賣鹽鐵,多年下來,早就有了反叛的力量了!
而有了反叛的力量,難道不會就此升起反叛之心嗎?沒有父皇的削藩政策,這些封國也遲早要反叛!
至於說指責劉啟刻薄管恩、不顧親情……這不是他大漢天子的基操嗎?有什麼值得專門拉出來批判的。
漢朝初年。
劉邦嘆了口氣:“所以,最終還是要走到郡縣制的軌道上的。”他分封同姓宗王,不過是認為秦朝會如此快速的傾覆倒塌,和當時的秦朝宗室無力也有關係。於是,為了防止大漢面臨同樣的問題,才決定給那些同姓族人們分發爵位。
只是,他還是覺得——在神蹟降臨之前就覺得,還是郡縣制更加合適,分封只是為了讓自己不再陷入同樣的境地而已。
現在看來,果真如此。短時間內這些同姓諸侯王們確實有用,但時間一長,不僅沒什麼用了,反倒還變成了阻止自己進一步發展大漢的絆腳石。
【另一個方面,就是劉恆的經濟政策。】
【一方面,劉恆減免賦稅,以此鼓勵農耕。這確實是一件好事,但它同樣有著負面作用,那就是中央政府收到的稅收少了,國庫空虛。】
國庫空虛。
看到這四個字,不知道多少個朝代中,負責賦稅國庫的官員們,以及飽受國庫空虛困擾的皇帝們,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戰。
國庫空虛,多麼可怕的事情!
【而劉恆這樣寧肯頂著國庫空虛的問題,也要施行這樣的政策,無非是想要讓民眾的經濟儘快回覆,達成“藏富於民”的結果。】
【想法是很好的,落實上也確實落實了,畢竟,劉恆在位期間的人口增長就能夠說明民間的經濟恢復狀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這一個政策還要與另一個結合起來,那就是放款商人的限制,馳山澤之禁,讓商人們能夠參與買賣,其後又允許私鑄錢幣,允許商人大肆斂財……】
【這樣的政策條件下,漢朝很快誕生了大批的豪富商賈,他們透過買賣,壯大自身,又透過賄賂聯姻等方式,讓自己能夠與朝中官員搭上關係;同時,自己還成為了一方地頭蛇,左右當地的政策經濟。】
【而有了許多豪商富賈后,漢室原期望的“藏富於民”的結果,就被這些商賈們打斷了,財富開始向少數人流通和集中。】
【而同樣的經濟政策作用在各地諸侯王身上,就是諸侯王們有了自己開挖礦產、鑄造錢幣的權力,透過這些事情的累積,又加上一些想要投機的豪商富賈們,以及部分想要改天換日的朝臣們,諸侯王的力量看起來也有些發展過頭了。】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沉默,經過神蹟這麼一說,他也意識到了問題。
想要藏富於民,但是卻也有可能會導致國庫空虛的問題,而國庫倘若太過空虛,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