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從宋朝至今,已經過去數百年,武將間不遵從戰前制定的戰略方針、隨意自作主張的風氣也已經消失很多。”朱棣有些慶幸,宋朝初年宋太祖雖然已經極力遏制這種不良風氣了,可卻也難以一時間就獲得成效。而後來的皇帝們,矯枉過正,反倒把宋朝的風氣拖向了另一個不歸之路。
“是啊,加上我大明的監管機構較之之前也比較完善,可以儘可能地把壞苗頭及早扼殺。”朱高熾十分贊同,實在是這種情況總會有,畢竟有些將領平時看起來好好的、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腦子突然一抽,但只要能及時制止,不形成一種風氣,就不會太難辦。
要是形成風氣了,那就難說了。就比如唐朝時期,邊將不乏有主動挑起戰爭、只為了賺取軍功的情況,最後形成了一種不良風氣,再想消弭就困難許多。
漢朝,元狩四年。
看著宋軍王全興和劉澄等人慢悠悠地合兵一路,又在多羅村沒有看到敵人就掉頭回了花步,劉徹感覺到一陣牙疼。
他想到漢朝攻打匈奴的一些情況,他微妙的有些共情趙光義了,太倒黴了啊!
雖然漢朝這些倒黴倒不是將領不聽指揮、自作主張,但結果是實實在在有些相似——迷路了,找不到敵人,包圍圈漏了個口子……
雖然有衛青和霍去病光輝功業撐著,漢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而是結結實實打敗了匈奴,但是這不代表這些缺陷就不存在啊。
想到這裡,劉徹越發感受到了衛青、霍去病二人的重要性。不過,要是沒有這兩位大將,他劉徹不會也遭遇總是戰敗的結果吧?那就太慘了。
宋朝,大中祥符
“官家,您看,這就是武將驕橫、不聽指揮的結果啊,可憐轉運使侯仁寶,忠心耿耿、一心為君,結果卻遭遇了此等結果。”見到又一個難以達成配合而導致戰敗例子,就有諫官出列,表情凝重、聲音沉痛地向趙恆諫言。
他的話說完後,又有幾人出言附和,其餘不少文官雖未出聲,但觀其面色,也多是贊同之意。
本來經過先前神蹟明顯的對以文馭武國策的嘲諷,趙恆心中是有所動搖的。但經過官員們的極力勸諫,他動搖的心思又穩固起來。
喜歡歷史直播:從神奇的太宗們開始請大家收藏:()歷史直播:從神奇的太宗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