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想要再將他們送入戰火之中?”
“西夏與我大宋素有來往,貿然起兵攻伐,乃是不義之舉。”
“雖然現如今國庫略有盈餘,但絕不足以支撐一場戰爭,若當真與西夏作戰,國庫……恐怕難以為繼啊!”
……
皇帝看著這群人開始吵起來,半點也不意外——早就是這樣了,只要有一點機會,朝中就會開始爭吵,不爭個高低、不吵出個暫時的結果,是不會罷休的。
為什麼是暫時的結果?因為等到日後,總會有人再將從前的事情翻出來作為證據,再吵一遍。
他是想攻打西夏的,本來就有這個想法,如今知道遼國居然都已經據有了中國之名,這個想法就更加迫切:中國之名、正統的法理都已經被竊取了!對於大宋而言,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嚴重的嗎?
而且,這種事情難道還想著給遼國皇帝修書一封探討一二不成?沒有實打實地打出個結果,誰會承認口頭上的問責?
真宗皇帝的澶淵盟約後,雖然所有人還叫著遼國,但遼國的政權已經被大宋所承認……他們怎麼可能放棄這“正統”的名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明朝,洪武年間。
遼朝的契丹變成了中國之名在一段時間內的代表,即使遼朝滅亡也依舊存留了一段時間——想也知道,之後取代契丹這個名稱的,多半是一路向西攻打的蒙古人。
而宋和金……
朱元璋從前沒有太在意這方面,他眼中的主要朝貢之國也就是大明周邊的數個國家,對於遙遠的西邊並不關注,更不怎麼了解。
他是如此,明朝的大臣們大多也是如此,大明自己內部的問題還需要處理,周邊的屬國也已經不少,誰還有那麼多精力去想不知道在哪裡的國家?
反正大明沒有什麼正統之爭。
但是,現在不行了,西邊還有那麼多的國家,怎麼能讓別的王朝取代了大明?
朱元璋開始問詢此事:“我大明的聲名,有沒有讓西邊那些國家知道?現在中華是我大明瞭!”
此時在殿內的文臣們面面相覷,他們都不是負責這方面事務的官員,對這方面還真不怎麼了解。若說大明周邊諸國有沒有領會到大明的威嚴和光輝,那他們可以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但是西邊那麼多國家……
見他們一時間半個字都吐不出來,朱元璋就明白了——不過這時候,他老人家還是發揮了自己的寬宏大量,並不打算因此而處罰這些臣子們,只是叮囑道:“等神蹟結束後,向西邊弘揚我大明國威之事也當加以準備!”
陸路不行的話,不還有海路嗎。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康熙的關注點不太一樣,作為一個剛剛和沙俄打過一場的皇帝,他更關心最後一句話,“蘇聯俄羅斯”——這是指什麼地方,什麼民族?
俄羅斯好說,按照讀音,就是“鄂羅斯”,察罕汗所在的那個國家。
蘇聯又是哪個國家?為何會與鄂羅斯連用?若是鄂羅斯日後改朝換代,也不當將本朝名與前朝名連在一處。
此時殿中陪同觀看神蹟的俱都是大清核心重臣,基本上都是滿臣,頂多再加上少許漢臣,但是什麼葡萄牙之類的臣子並沒有在場。
康熙自己對於西方的瞭解就已經算是出眾,滿臣漢臣基本上還不如他了解西邊。因而他也沒打算就此開口,只把這個疑問記下,待到隨後再去垂問西方各國在大清任職的臣子。
【彩蛋四:作為祖國的邊疆地區,東北地區陸地與俄羅斯、蒙古、朝鮮等國接壤,有數千裡的邊界線;隔海與韓國、日本相望,亦有數千裡海岸線。(共和·丁海斌)】
【東北又是中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