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行宮所在的欒城迎來駕崩,會造成的後果有多惡劣,耶律德光清清楚楚:他的身邊都是大遼傳統貴族,且皆握有軍隊,他們確實尊奉自己,但自己一旦駕崩,那麼這些不少還或多或少想著過往貴族風範的國人們,就會輕易轉向結成聯盟、掌握軍隊——這可都是大遼的精兵!
而名正言順的皇太弟、自己的弟弟耶律洪古尚且遠在大遼境內,對於自己駕崩後的事情鞭長莫及,至於這些貴族們,又不乏不願意再看到母后勢力延續的人——倘若述律一系、自己一系的力量繼續延續,他們又如何從中攫取權力與財富?
更不用說自己的親子了,算算時間,大同元年,長子述律不過十五左右,多半不會跟隨自己南征,自然也不能在自己駕崩後第一時間控制局勢,而貴族們……也多半不願意等到迴歸大遼後再擁立他的。
那麼,一切都非常清晰明瞭了:自己在欒城駕崩,給大遼帶去的,就是一場無與倫比的政治風暴,一場由反對述律一系的,反對貴族失去傳統權力、不願看到皇帝越發大權在握的,並想要從此之中獲利的貴族們,帶領著當時南征的大軍,最終獲勝的風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這場風暴並不會就在他們擁立兀欲登基後就結束——當然是兀欲,他大哥的長子了。自己的子嗣不行,李衚衕樣被排除,那就只剩下耶律倍的子嗣。而其中,耶律阮的機率要遠高於他的弟弟們。
耶律德光的目光投向了和他一同觀看神蹟的心腹大臣們,他們中基本都是契丹人、亦即契丹貴族,此時都紛紛低首。都是聰明人,自己想到的,他們也同樣想到了,此時怎能不做出一副請罪之態?
反倒是零散的幾個漢人大臣並不如他們慌張——左右大遼的皇位繼承也與他們扯不上關係。
耶律德光有些恍惚,他清楚大遼貴族們總會有作亂的,即使自己順順當當傳位給了自己想要的物件,即使百年後大遼的傳位已經基本穩定,這都不影響大遼貴族們可能掀起一場場謀反叛亂。
但是這些,兀欲啊,你清楚嗎?或者說,你清楚,但你能夠將他們壓制住嗎?你自己會不會也栽在這個能夠讓你登基的原因上呢?
要知道,你,除去這些扶持你登基但又各有心思的貴族們,是沒有一個足夠穩定強大的屬於自己的力量的啊。
耶律德光一時間都根本顧不上自己在夏季駕崩於欒城後,到底怎麼防腐並送回遼朝下葬……
--
不只是耶律德光,也不只是知曉遼太宗死後這一場風波的位於這段時間之後的王朝的君臣們,包括遼朝之前的那些君臣,都能夠意識到,耶律德光在遼朝本土之外的欒城駕崩,會是一件怎樣糟糕的事情。
漢朝,元狩四年。
之前才剛剛看了自己和太子的衝突的劉徹也不由為耶律德光死的如此不巧而嘆息:“遼朝要出事了。他們本來就沒有穩定下來,耶律德光還在帶著大軍的時候崩於欒城。”
即便是有著更高穩定度的漢人王朝,皇帝駕崩於京城之外,尚且會引發不小的動盪、猜測、懷疑、野心,更何況像遼朝這樣,有著大量草原風俗、以及傳統貴族的異族王朝?
諸位夷離堇,本就掌著各部的軍權啊,即使耶律阿保機和耶律德光已經在不斷削弱,但在皇帝駕崩後的真空期,他們就是能夠重新佔據主動的。
劉徹也同樣想到了繼位的人選:必然是耶律倍的子嗣。這樣的人必須依靠這些貴族們……但這個口子一開,就不是能夠輕易停下來的。
他突然覺得,這豈不是和他們大漢當年也有幾分相似?雖然並不相同,但這種尋找一個與原有執政力量不同的、又沒有太多自身力量的人選,倒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