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他吃驚,貞觀初年的這群人全都看的有點抽抽。眼下是唐朝初年,實行府兵制,不需要朝廷完全供養,全部軍隊大約也就是六十萬上下,而此次李靖攻打突厥,也不過帶了十萬餘人。
一百四十萬軍隊,不說能不能養得起,單單人數本身就是一種負擔。此外,這些成為職業士兵、不事生產的人中,有多少是應當去耕作的壯年男子?難道不會出現土地拋荒的問題嗎?
“這宋朝朝廷究竟有何斂財手段,他們的財政系統是如何執行?”李世民有點好奇,又有點羨慕,宋朝能以七八成財政收入養活百餘萬軍隊,該是多有錢!這樣的方法,不知我大唐能不能借鑑一二。
宋朝,大中祥符三年。
看著神蹟中數量驚人計程車兵,真宗趙恆也幽幽嘆息,感嘆自己為君不易:“為了養活這些人,朕度茶、鹽、酒、稅以充歲用,將這些東西都官辦經營,才沒有額外增加賦斂,勞累百姓。”
一旁,丁謂等人聞絃歌而知雅意,趕忙道:“官家體貼百姓,德澤在民,勤守天下,實乃我大宋官員百姓之福,是萬世之安之道啊!”
至於土地兼併,那都不重要。
【那麼,自宋太宗開始、真宗確立的“以文馭武”制度下,文官掌管軍隊的具體情況又如何?】
【先前說,文人不知兵。但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文人論兵,聲容盛而實衰。】
【文人掌握軍隊權力,加上培養將才的需要,朝廷解除了禁兵書的政策,開設武學、設立武舉,並將兵學納入官學。元豐三年,宋神宗詔命“校定《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靖問對》等書,鏤版行之”,形成了“武經七書”。】
【在此情況下,文人踴躍參與論兵,寫出了大量兵書。有宋一朝,兵書則多達347部,1956卷,數量遠遠超過前代。此外,還誕生了新的兵書種類,如第一部大型綜合性兵書《武經總要》,第一部軍事人物和史事評論集《何博士備論》,第一部分門別類論述謀略戰法的《百戰奇法》,第一部軍事制度史《歷代兵制》,等等。】
【這些都是好的方面。】
看到此處,宋朝的所有文官都心潮澎湃、驕傲不已:看吧,這都是我們的功勞,沒有文人積極推動,兵學如何能夠成為正規官學的一部分、獲得正統地位?沒有文人積極論兵,單憑那些粗魯武人,如何能著出如此多兵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聲容盛而實衰,未必!我們維持盛大聲容,如何不能推動那些兵卒們變得強大?
只不過,我大宋作為聖人之國,如何能夠隨意起刀兵,盡做些不義之戰?如何能夠濫用暴力,而非謹慎對待戰爭?
特別是大中祥符三年的趙恆和他的一眾親信官員們,他們不僅獲得了神蹟的誇獎,還覺得自己之前的推論得到了肯定——文人飽讀書籍,如何能是不知兵呢?
漢朝,元狩四年。
列座朝中的諸位軍功公卿們,以及一些對兵法頗有心得的將領們,都隱隱約約嗅到了一股微妙的、令人不悅的氣息——文人掌兵,還創立出諸多兵法兵書,還有那武學武舉……這些,不會都是儒家思想指導之下吧?
那兵家還是兵家嗎?還是,只能是儒家化的“兵家”了呢?
唐朝,貞觀三年。
尉遲敬德則是仗著自己眼光銳利,笑道:“陛下,快看,這武經七書裡面有一個《李靖問對》!”
眾人一看,果真如此,紛紛笑開。
“不愧是藥師,可與孫吳並列!”
【但是,這些赫赫揚揚的著作卻並沒有帶來與其數量成正比的正面增益。】
【首先是文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