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蘭斯洛特等人回到了鶯鶯國本土。他們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聯合起來,遊說政府官員、特別是首相為他們討回“公道”,洗刷恥辱。】
【但事實上,都不需要他們這些剛剛回國的商人進行遊說,政府早已在考慮如何擴大在中州的利益,如何擴大控制範圍了。】
【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時任首相的亨利·帕默斯頓收到了查爾斯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寫下的報告,其中描寫了關口發生的事情;八月十四日,他又收到了第二封彙報,算是一個事件的後續發展情況的彙報。】
【亨利本來就是一個對外擴張的絕對支持者,完全奉行利益外交,野心勃勃,而不打算真的確立任何長久的非利益的盟友。】
【同時,他的政治風格又極度強硬,這也就造就了他的所有政治主張以及政令。在前幾年,他實際上就有著在央洲建立獨立的軍事據點的打算。】
【在收到兩封查爾斯的彙報之後,亨利在與眾位大臣商討之前,第一反應就是:必須打一仗才行!】
【隨後,他就準備召開內閣會議。】
【而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銷售危險品為生的商人們結成的聯盟,就不斷地向政府和官員進言,不斷地遊說官員們;同時,參與遊說的,還有另一個群體——從事棉紡織業的商人們。】
【這兩大群體的力量不算小,且多半與官員們有一定的利益聯絡。】
【此外,此時在官員群體之中,願意打仗、願意擴張、覺得需要報復回去的官員,也並不算少。】
【因此,八月二十四日,內閣會議後,就決定直接派遣一支艦隊前往央洲附近,並要求銀都的總督對這支艦隊進行協作,也要對接下來的行動進行協作。】
【這種決定和行動,完全表明了當時整個內閣的一致意見:進行一場戰爭。】
【九月十二日,亨利給查爾斯去了一封通知,告訴了他國內決定開展戰爭的打算,並通知他做好相應準備。】
【九月二十九日,他給了查爾斯第二封通知,大致確定了艦隊到達銀都和關口一帶的時間,以及目前確定的作戰方針。同時,他還對國內的海軍發出了通知,要求他們準備好一支遠征軍,即將投入戰爭。】
【二十年三月初六,鶯鶯國的政府議會開展了一次正式的討論,討論的議題有兩條,分別是發動戰爭的軍費問題,以及要求央洲向商人進行賠償問題。】
【討論用了三天時間,最終透過了開戰和賠償的要求。】
漢朝,景帝后元年間。
雖然總體上算一個強硬的皇帝,並且正在根據大漢情況逐步轉變對匈奴態度、也可以算得上一個主戰派的皇帝,劉啟也不由得為亨利的執政風格和理念有幾分感慨。
這樣的強硬,這樣的對外擴張和作戰風格,倒不算什麼,畢竟歷史上這麼搞的人也有,雖然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不過,這樣的純粹利益外交,完全不打算搞什麼真正盟友、一切依託利益進行的風格,在歷史上確實不那麼多見——準確來講,假使真的有這樣的人,也只有極少數願意直接袒露,其他的都還是要蒙上一層道義的外皮的。
他對劉徹道:“這樣的人成為首相,且他的意見還能在內閣中一致透過,隨後還能在‘議會’中成功透過,這鶯國國內的整體傾向和情況,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一個朝廷之中有那麼一兩個持有某種觀點和風格的人,那麼這種觀點和風格就屬於是這極個別人的個人觀點;但是如果持有這樣觀點和風格的人能夠佔據半數以上……那這完全就是主流觀點了。
而亨利的觀點與處事風格,能夠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援,說明一定程度上他的觀點就是主流。
這樣的主流觀點……這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