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奉國都指揮使王清認為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後晉如今營孤食盡,若是接著這麼枯守,最終迎來的必然是大潰敗。而北面的恆州城距此不過五里,只要大軍能夠拼一把,衝破契丹的封鎖,渡過滹沱河,就可以進入城中,扭轉局面。】
【杜重威採納了他的意見。】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對這個王清頓生一點好感:“後晉軍中還是有些有才幹,敢拼搏的將領的。”
只是,這杜重威都同意了這個計策,而這個計策看起來就非常具有可行性——營孤食盡,但正是可以用孤軍哀兵計程車氣來殺出一條血路的時候,恆州城又不過五里,這怎麼最後還變成了耶律德光喜歡的局面?
衛青看了一眼皇帝,就明白了他在思考的問題,於是道:“很可能是先鋒之後,大軍未能及時跟上。”
這是爭渡,渡過滹沱橋,那麼就不可能是大軍直接壓上,而是需要分出一支精銳士卒來作為先鋒,開啟局面,隨後大軍再緊隨其後、接應先鋒,畢竟,只靠先鋒是絕對不可能讓整個大軍突圍而出的。
那麼,在這之中就有幾個問題:先鋒軍是否足夠鋒銳勇武,能夠起到開啟缺口的作用?後續主力能否及時接上,避免讓先鋒的努力功虧一簣?
衛青對後者表示懷疑,因為杜重威不可能是先軍將領,但他一定會掌控主力。
劉徹反應過來,計劃沒錯、但銜接出問題,這樣的情況也不少見。要是杜重威在最後關頭遲疑一會兒,即使他還是出兵了,也不可能獲勝了。
霍去病也道:“如果這一次失敗了,對後晉大軍士氣的打擊會非常大。”也很有可能讓杜重威更加偏向於投降自保。
【於是,就在初六這天,王清帶領兩千步兵作為前鋒,奪橋開路,同行的還有宋彥筠。】
【王清和兩千士卒作戰勇猛,而趙延壽也帶著步兵與之交戰。起初,因為勇猛的衝勁,王清在進攻的最初階段佔據了一下上風,這就是後晉大軍最好的機會。】
【但杜重威卻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猶豫不定,沒有命令大軍立刻跟上,於是僅有兩千的後晉先鋒逐漸敗退,契丹一方在步兵之後又有高彥溫帶領騎兵上陣,猛攻不止。】
【宋彥筠就此退走,而王清已經到了北岸,於是只能在北岸列陣,最後,沒有生力軍及時援助的王清被斬殺,契丹成功遏制了後晉的一次反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雖然後晉又有幾次想要奪取中渡橋的行動,但士氣已低,也再沒能成功過。】
【此時,耶律德光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而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的,是杜重威。】
【幾次奪取中渡橋失敗,又已經糧道斷絕,杜重威徹底喪失了信心。於是在一天,就偷偷派人到了契丹軍營,向耶律德光表露想要投降的意思。耶律德光非常高興,這是好事兒啊。】
【但杜重威有了投降的意思可不夠,他能最終真的投降、不會動搖嗎?投降之後,他不會搞出什麼拖後腿的事情,最終幫助後晉嗎?
為了增加招降的成功率,以及保證招降後杜重威不會添亂使絆,而是能夠一心一意讓自己滅亡後晉,耶律德光祭出了一招百試百靈、經過多人認證好用的方法:許以稱帝。】
【而杜重威則再次幫耶律德光驗證了一次這個方法的可靠性。】
【在收到耶律德光願意幫助他在中原稱帝后,杜重威非常高興,想要投降的心從此堅不可摧。】
【在一天例行的將領會談的時候,杜重威先是暗中埋伏甲士,然後將他打算投降的訊息通知各個將領。主將都已經下定決心了,其他人還能如何?於是所有人寫下了投降書,士卒也放下武器,就此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