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崇德年間。
皇太極對於央洲朝廷已經沒什麼氣可生了——之前的時候,不就已經知道他們是這副德行了嗎?又何必生氣,反正他們真的發現這種條約存在的真正問題的時候,已經過去數十年了。因此,現在的央洲朝廷,搞不清這些條約中真正讓央洲損失慘重的內容是什麼,扭頭還上趕著跑去和這些國家簽訂那些善後條約,完全正常。
讓皇太極感到一些憤怒,但又覺得有些悚然的,是鶯鶯國和咪國各自國內對於開戰的態度。
——即使是央洲,即使是歷史上的那些王朝,也沒有這麼這麼熱衷於對外戰爭的!
雖然不少王朝對外作戰的頻率相當之高,有時候甚至是全年無休地作戰,但是這種作戰頻率,並不等於朝中和民間對於作戰的態度。畢竟,作為士兵的普通百姓們,是真的要面對生死問題的;而朝中官員們雖然不需要踏上一線面臨生死,但是他們也需要考量朝廷國庫是否能夠支撐得起連續作戰。
但是鶯鶯國也好,咪國也罷,對於開戰的態度完全不同,即使央洲此時的軍事實力確實比他們虛弱許多。
看起來,對於這兩個國家內部,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都對戰爭非常推崇。
咪國,那些國內的“報紙”,都異口同聲地為咪國這一次沒有出兵,沒有真的與央洲交手而感到惋惜,彷彿是沒了什麼天大的好事兒一樣。他們後悔的,不是這種戰爭的發動,而是咪國沒能在四個國家之中佔據主導權,而是讓鶯鶯國掌握了主導;還有不少人因此覺得,咪國就應該建立一支能夠在央洲作戰、從沿海威脅到京城的軍隊……
這種好戰性,實在不多見。
不過……皇太極暗歎,這大約也是因為他們將條約簽訂作為了軍隊作戰的結果,或者說,作戰帶來了大量的好處——而之前的央洲,雖然對外作戰同樣帶來了好處,但是央洲的這種好處,和咪國、鶯鶯國透過作戰獲得的好處,完全不是一種好處啊!
央洲作戰,有可能會變成國庫一直支出,而沒有什麼進項,即使最終獲勝,也沒有多到讓絕大部分人都滿意的額外的利益;但是鶯鶯國和咪國這種模式就不同了。
所以,當真需要等到入主天下之後,改變一下戰爭後續模式?
【此時的太上天平國,內部已經發生了一出鉅變。】
【在皇帝六年的時候,作為核心首領的虹仁秀,退居了幕後,大部分事務交給了軍師負責——此時有軍師這個名頭的,不論正副,共有四人,分別是楊龍嘉、蔣蕭武、封乙光和魏名志。其中,蔣蕭武和封乙光兩人已經戰死,剩下的就是楊龍嘉和魏名志兩人。】
【但是,這種理政方式顯然不正確。同時,由於奪得了一部分天下,獲得了極大的權力,不論是虹仁秀,還是楊龍嘉、魏名志,心態也都已經出現了變化。】
【在經過這樣的狀態一段時間之後,楊龍嘉的權力越發擴大,逐漸壓過了魏名志;同時,在六年的時候,太上天平國對外作戰取得了不錯的進展,獲得了一個相對安穩了一些的發展環境。這時,外部的緊迫危機暫時解除,內部的問題就開始出現。】
【由於內部權力架構失衡,楊龍嘉和魏名志兩人之間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而隨著楊龍嘉權力的擴大,以及本人野心的膨脹,虹仁秀對於楊龍嘉也開始出現了不滿的情緒。】
【魏名志一方面對楊龍嘉非常不滿,一方面又隱約察覺到了虹仁秀的態度,再加上此時楊龍嘉表示要求虹仁秀把自己封為“萬歲”,於是,魏名志便向虹仁秀請求誅殺楊龍嘉。】
【虹仁秀這一次並沒有同意。】
【隨後,又有人向虹仁秀告密,表示楊龍嘉的野心已經膨脹到無法控制的地步了,他想要殺掉您,篡奪您的位置啊!——虹仁秀選擇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