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情況是這樣的:在楊文幹不斷募集壯勇到李建成手下的過程中,恰逢李淵到了仁智宮,於是李建成派了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送去武器賜給楊文幹,命令他起兵配合接應。】
【但爾朱煥、橋公山知道了這樣的事情,心頭惴惴,到了豳鄉(陝西彬州)就跑去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李淵。】
【知道這件事情後,李淵沒有聲張,而是親手寫下詔書用其他理由命李建成到仁智宮。等到李建成到了仁智宮,李淵大怒,李建成不斷叩頭認罪,幾近斷氣。】
【當晚,李淵把李建成放在了帳幕,讓殿中監陳萬福守衛仁智宮,而楊文幹還是起兵叛變了。】
秦朝。
看著情況不斷變化,嬴政面色不變,在他看來,這一次並不會對李建成造成過大的、不能承受的損失,也就是李淵絕對不會在此時改立太子的。
雖然李建成這次起兵看起來很有可能是真的,但真的又如何?
李淵想要的是朝堂的穩定和制衡,李建成在這個時候不能倒下;何況,這件事的根本在於李建成有私兵,或者說能夠調動軍隊。而私兵或者軍權這種事情,按神蹟中唐朝的情況來看,是一件大家都有的東西。
李世民有沒有?有。李建成沒有了長林兵,手中就完全動不了軍隊了嗎?不,他也能。就連李元吉,同樣有一定的權力,起碼他的親衛是可以調動的。
但是李淵會把這些都削掉嗎?目前看來,他不會,就算會,也是日後。
【隨後,李淵又叫來了李世民,商議平息叛亂的事情。】
【李世民認為楊文幹不足為慮,派一名將領就足夠。但是李淵不這麼看,他認為李世民應該親自去一趟:“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畢竟和太子有關,你這個秦王親自去我才能放心。
而且,“吾不能效隋文帝誅殺骨肉,廢建成封作蜀王,地既僻小易制”,這樣,日後要是李建成不聽你的話,你處理他也很方便。】
【沒錯,在這裡李淵向李世民說了一句話:“還,立汝為太子。”等你平定楊文幹,你就是太子。】
【不論李淵到底怎麼想,李世民此時出發了。】
【而隨後,站在李建成一邊的李元吉和後宮妃嬪紛紛幫李建成求情,封倫封德彝也在一邊敲邊鼓,於是李淵又打消了改立儲君的想法,自己繼續在仁智宮休養,讓李建成接著回長安留守。】
漢朝,元狩四年。
“李淵在開始就未必多想改立太子。”劉徹冷嗤,作為他爹的太子,還是改立的太子,他對這種事情清楚得很。要是一個皇帝真的想要改立太子,怎麼會是被人一勸、求情就能改變主意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哪怕勸說的人再多也不會管用的,最多隻是讓皇帝知道這件事情不好辦罷了。
畢竟,太子也不是第一天招兵買馬、拓展自己在長安和各處的勢力了,李淵作為開國皇帝,就算不清楚細節,但有這樣的事情總是能夠知道的。
他既然之前選擇了放任,此時又怎會追究。
隋朝,開皇十八年。
被隔空踩了一腳的楊堅非常不高興:“朕誅殺骨肉?李淵你哪來的臉用朕來作對比!”
你自己的李唐還一屁股爛事兒,怎麼就說我父子不和、誅殺骨肉了?你自己看看,你的大兒子二兒子四兒子,三個嫡子已經鬥成什麼樣子了!
這之中固然有著個人野心的問題,但你就沒有一點錯誤嗎?我誅殺骨肉,你的放任難道不也是在誅殺骨肉嗎!
【既然不打算追究李建成,這件謀反之事,最後便以李淵責備“兄弟不能相容”,並歸罪於太子中允王珪、左衛率韋挺及天策兵曹杜淹等,把他們流放到巂州(